阅读历史 |

第507章 丰收在望,市场期待(2 / 2)

加入书签

一个酒楼采办摸着灌溉器的喷头问:“这玩意儿真的不用人管?”

“设定好就行。”我按下开关,雾状水汽立刻从管道喷出,均匀洒在旁边的试验菜畦上。

他伸手接了点水,闻了闻:“没味儿,挺干净。”

“用的是地下深井水,经过三层过滤。”我说,“每一滴水,都有记录。”

有人开始拍照留样,有人掏出本子记参数。周大林站在一旁,主动开口讲解温湿度监控是怎么运作的,讲到一半卡住,脸有点红。我接过话头,把数据调出来,投在临时架起的布幕上。

数字跳动的那一刻,人群安静了一瞬。

李商人趁机拿出合同,当场和两家酒楼签下首批采购意向。金额不大,一家两石,另一家三石,但都要求“特级精选”,价格比市面高出三成。

“你们敢卖这么贵?”有个商贩嘀咕。

“贵不贵,吃了才知道。”李商人笑着递过一包试吃装,“蒸一碗饭,您带回去尝。不好吃,算我欠您一顿酒。”

中午安排了田间餐,用新米煮的饭,配着农场自种的蔬菜。饭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米香直接冲进鼻子里。有人扒了第一口就停下筷子,又盛了一碗。

“这米……软而不烂,回甘。”药材铺的掌柜咂了下嘴,“适合老人孩子吃。”

散场时,几乎每个人都带了样品。周大林抱着登记册,手有点抖,上面密密麻麻填满了名字和联系方式。

“云姐,”他小声说,“刚才那个布庄的管事问我,能不能订一批米,给伙计们发月例。”

我没答话,只是看着远处。顾柏舟正带人检修烘干机,机器轰鸣声盖过了人声。第一批稻谷已经运进加工棚,正在脱壳、筛选、分级。

傍晚前,所有精装米都封好了箱。每箱贴着标签,写着地块编号、收获日期、质检人姓名。我亲自验了最后一批,确认无误后,挥手示意装车。

李商人站在马车旁,检查着捆绳是否牢固。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明天一早出发,直送酒楼厨房,保证新鲜。”

我点头,走到车边,伸手抚过一排排整齐的米箱。木料是新的,封蜡光滑,上面烙着“悦田记”三个字。

顾柏舟走过来,站在我身边。他身上还沾着稻壳和土灰,声音低:“第一批,就这么走了?”

“走了。”我说,“但不是结束。”

他没再说话,只是把手搭在车厢边缘,指节微微发紧。

车队准备完毕,车夫坐上驾座,鞭子轻扬。我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田。稻茬整齐地躺在地里,土地裸露,却不再荒芜。

它刚刚产出,也正等待下一次播种。

马车轮子开始转动,碾过田埂的碎土,发出沉闷的响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