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5章 技术挑战,勇于攻克(1 / 2)

加入书签

清晨的田埂上,露水还没散尽。我踩着湿泥走到渠口,顾柏舟正弯腰比划一段塌陷的沟槽,旁边三个帮工蹲在地上,手里铁锹插进土里,没人动手。

“坡太陡了。”他抬头看我,“再往下挖,上面那层土撑不住。”

我走近几步,从袖中抽出木尺,贴着断面量了角度,又往南边多走十步,指着一处缓坡:“这里改道。绕远两丈,但不会塌。”

周大林站在边上,手里攥着那本油墨打印的手册,眉头皱得紧:“云姐,这上面说要‘保证灌溉流速稳定’,可咱们没量过水速,咋知道够不够?”

“先按最慢的来。”我把手册接过来,翻到第三页,“系统给的数据是参考,咱们的地势、土质、水源都不同。现在不是照搬的时候,是学会怎么用它说话。”

他低头看着纸上的图表,嘴唇动了动,还是没懂。

我蹲下身,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图:“你看,水就像人走路。路平,走得稳;路陡,容易摔。咱们修的不是一条沟,是一条能让水流得舒服的路。”

他眼睛眨了两下,忽然点头:“我明白了。不能光想着快通水,得让水自己愿意流进来。”

我笑了笑:“对。接下来每一步都得这么想——不是我们逼地长东西,是我们帮它活过来。”

中午日头升高,我在田边树荫下铺开一张席子,把手册摊在中间。叫来了周大林和两个有经验的老农。他们蹲成一圈,目光落在那些陌生术语上。

“碳氮比?”一个老农念出声,“这是啥粮?”

“不是粮食。”我拿根树枝拨弄土块,“土地也吃饭。它吃绿肥,就像人吃菜。可菜太多,饭太少,就积食。碳是粗粮,氮是荤腥,搭配好了,地才有力气。”

众人安静下来。

我又掰开一撮草木灰,混进石灰粉:“这俩搅匀了,撒在苗根周围,虫子闻着味就不敢近。不是毒死它,是让它觉得这儿不安全。”

周大林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一笔一划记下配比。我看着他写,提醒:“温度、湿度、酸碱度,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不用精确到小数点,但要有记录。将来有人问我们凭什么说是有机,这就是证据。”

他重重点头。

下午渠工重新开工,方向按我说的改了。顾柏舟带着人一锹一锹往外清土,动作比早上稳得多。我沿着新划的线路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转身去了试验田另一头。

紫云英种子还没播。本地买不到,我昨晚用能量值兑了一小包,今早刚拿到手。十只雏鸭也到了,关在临时搭的竹栏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真要放鸭子?”一个帮工远远站着,不敢靠近,“不怕踩了地?”

“怕。”我说,“所以不能乱放。我划了四个区,每次只放一批,三天轮换一次。鸭子吃虫,粪便还能肥田,但得管住脚。”

我在田头立起一块竹牌,上面刻着几行字:**有机试验区,禁用化肥农药,外人勿入**。

周大林站在旁边,看着我钉牢牌子,忽然问:“要是有人偷偷撒药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