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接洽疆外,双赢互补(2 / 2)
他翻了几页,抬头:“你们有这么细的管法,还找我们?”
“正因为管得细,才更清楚自己的短板。”我坦然道,“我们缺耐旱作物,缺沙地耕作经验,缺远途运输的防损方案。而我知道,凉州有‘沙地犁’,能破硬土;有‘风干窖’,能让薯类存半年不坏;还有‘沙金薯’,亩产是普通红薯的三倍。”
罗管事眼神一动:“你连这个都知道?”
“我打听过了。”我笑了笑,“我们有我们的长处,你们有你们的本事。与其各做各的,不如互派五名农户,来年春耕前,你们派人来学我们的育苗和初加工,我们派人去学你们的沙地耕作和储藏。”
他身旁一人冷笑:“学?那不是把吃饭的本事都教了?”
“当然有约束。”我早有准备,“我会签保密协议,限定学习范围,不涉及核心配方或独门技艺。而且——”我从布包里取出一个小陶罐,“这是‘云田共生菌1号’的培养基样本,可提升地灵参萌芽率至九成以上。若你们愿意合作,我可以提供小批量试用。”
罗管事接过陶罐,轻轻摇晃,听那细微的沙沙声,眼神终于松动:“你这女人……不简单。”
“我只是想让地里多长出一口粮,让农户少流一滴汗。”我说,“你们在沙地里刨食,我们在水田里谋生,说到底,都是靠天靠地吃饭的人。何必彼此防着?”
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可以答应初步接洽。但有三个条件——第一,你们派来的人,得能吃苦,不是来游山玩水的;第二,技术交流,得双方认可后再定内容;第三……”他盯着我,“你们得先试种一季沙金薯,让我们看看你们的土能不能养活它。”
“可以。”我毫不犹豫,“种子你们提供,地我们出,收成按三七分,你们七,我们三,权当学费。”
他一愣,随即大笑:“好!有魄力!那就这么说定了。”
临走前,他忽然问:“你们……真有你说的那些农具?什么自动耕地、智能浇水?”
“目前是半人工辅助。”我坦白,“但框架已成,只差完善。若合作顺利,未来我们甚至可以联合开发适合沙地的模块化工具。”
他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粗糙的皮纸,递给我:“这是我们那边用的一种‘沙壤肥’的粗略配方,用骆驼粪、沙棘灰和一种矿土混合而成,肥效猛,但配比失当会烧根。你们若有兴趣,可以研究。”
我接过,指尖触到皮纸上的刻痕,心中一震——这是他们愿意迈出的第一步。
回村的路上,顾柏舟问我:“真要让人去那么远?”
“去。”我说,“人走出去,眼界才宽。我们不能总等着别人来买我们的东西,得主动去知道别人缺什么,有什么。”
夜深,我坐在灯下,将今日对话一一记入日志。最后一页,我写下:“合作之始,不在利多利少,而在彼此看见。他们看见我们的秩序,我们看见他们的韧性。互补,才是长久之道。”
笔尖顿了顿,我又添了一句:
“下次见面,带‘模块化运输车’的设计图去。”
窗外,北坡的滑道已修好,新装的竹筐静静悬在溪流上方,像一只待发的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