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龙骧营(1 / 2)

加入书签

农历八月上旬,大地上都是一片丰收的忙碌。

杨平带着吕姝来到了宜春镇(今汝南县西部)。这里是2月份杨平老营南下之后所在地。

在宜春镇西侧,沿着汝河南岸的一大片土地上,在此驻守的后勤民兵,正在对一捆捆芝麻进行最后一次“打籽”。

(这个场景,诸位看官可以去搜索一下视频,就是将芝麻捆成一捆一捆,进行一次、两次、三次倒敲,将芝麻籽从芝麻壳里边敲出来。)

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的杨平,在这天下午,就这么带着吕姝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万多亩芝麻进行最后一次“打籽”。

到傍晚时分,太平民团农部尚书宁季向杨平汇报:

“都督,2月下旬,我们老营在此按照您的要求,选了最为肥沃的1万1千多亩土地进行平整,

在3月中旬。将这1万1千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您四处收集的芝麻种子。

到7月下旬,4个月时间里,这片芝麻地是按照都督要求精细管理——不缺水、不缺肥。

到目前为止,共计收获芝麻35万多斤,平均亩产32斤,也算是绝对的丰收!”

(芝麻产量本来就不高,东汉时期的芝麻只不过是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引进过来的种子,不是高产种子。

同时,生长周期也要比现在的长上那么半个多月,大概就是4个月。

另外,本书中的一亩指的是汉亩,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亩地的三分之一。

在东汉末年,一亩地芝麻能产30多斤,已经算是相当高产的丰收了。)

杨平听了这个芝麻产量,那比干掉了敌方10万大军还开心。

他拍着宁季的肩膀说道:“老宁啊,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可以说,这一万多亩芝麻,关系着咱们对河北的决战能否顺利进行……

走,咱们到宜春镇去看一看芝麻油的产量。”

说起芝麻油,宁季看着杨平,那已经不是崇敬,而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在杨平的战车上,宁季笨拙地向杨平拍着马屁:“都督,您是怎么想到的?

把咱用来砸板甲的2000斤重锤,用来榨油,

这可比用石锤撞击木杵来榨油好用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古法榨油)。”

杨平多少有些嘚瑟地说道:“老宁啊,你要知道,咱太平民团治下所有服务于战争的工具,

在战争结束后,都要想办法让它转成为百姓民生服务。

榨油嘛,无非是用巨大的压力把油从植物的种子中给压出来……”

一路上,杨平就不断地给宁季、吕姝灌输着要军工转民用、服务于民生的理念。

可以说,杨平真的是用领先1000多年的见识,在为东汉末年的百姓谋福利。

进入防卫森严的宜春镇,来到原本城南的武器作坊。

这里现在只负责修整武器,制造武器已经挪到了确山县的工业基地。

而原本架起的十多部2000斤的重锤,此时,在灯火通明之下,一下一下地被提到高处,然后再狠狠地砸下!

重锤落下,原本

臼下部的出口,汩汩地流出了喷香的芝麻油。

榨油基地的负责人向杨平报喜:“都督,根据您提供的方法,我们先将芝麻炒熟,然后再用2000斤重锤进行压榨。

目前的数据是,100斤炒熟的芝麻能榨出22斤芝麻油来。

这个出油率,要比用石锤撞木杵高上将近一倍!”

杨平心想,那肯定高上一倍,指望着拿石锤砸那木杵,能有多大的压力?!

22%的出油率,基本上快赶上21世纪25%的出油率了。

2000斤重锤的压力,已经基本上和后世的榨油机相差无几,差的仅仅是芝麻品种含油量不同。

来到榨油厂旁边,宁季向杨平介绍道:“都督,这是按照您的要求,让原本的兵工厂生产的油桶,全部是使用薄铜片进行生产。

您看,这种小的油壶可以装10斤芝麻油,油桶重量不到2斤。”

说到这里,宁季心中也有些埋怨杨平——即便芝麻油再怎么珍贵,也不能用铜壶来装啊,咱用木桶或者是皮袋子都可以。

但杨平却没有给解释。

这一个10斤装的油壶,看得杨平心花怒放,问道:“目前造了多少这种油壶?”

宁记撇了撇嘴,说道:“都督,按照您的要求,一共造了500个这种油壶,废了将近1000斤铜。”

说到这里,宁季忽然释怀了,有了大冶这个铜生产基地,区区千斤铜算得了什么呢?!

然后,宁季带着杨平来到了旁边的一个重兵防守的仓库。

这里面是用合金制造的油桶,每个油桶可装100斤芝麻油。

此时,这里已经满满当当地摆上了500多个装满香油的油桶,也就是说,就这里就有5万斤芝麻油了!

杨平计算一下,35万斤芝麻,留下5万斤种子。

剩下的大概能生产出6万6千斤芝麻油。

即便刨出一些损耗,他最起码能收上6万斤芝麻油,足够他用了!

这天晚上,杨平是和宜春镇的工匠以及守卫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庆祝晚宴。

杨平向这些建设者和保卫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根本就不可能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武装数十万户民军。

也就更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辉煌的胜利,更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平定乱世……

你们举功甚伟!”

晚宴过后,杨平在自己的临时住处,听取北宜春镇负责人梁锤的汇报。

这位梁锤,目前挂着工部侍郎、军工部长的头衔,宜春镇附近这一片暂时由农业部负责,好在的是,梁锤和宁季二人配合得相当完美。

梁锤虽然挂着工部侍郎的官衔,但他负责的却是原本属于路大军工部的活。

梁锤向杨平报告:“都督,目前我太平民团治下所有高炉,按照您的要求,严格控制工艺,防止外流。

未来在您的计划中,钢铁、铜、金银这些冶炼技术,将由军工部负责生产。

各个开拓的邦国,以及新政府治下的各州、县,将会从军工部按照定额获得生铁或钢锭,从源头上控制金属流通。”

杨平的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钢铁专营——从原材料到初级产品,由中央统一负责把控。

地方以及外出开拓者,你能获得的就是生铁、钢锭,至于做什么用途,中央不管。

反正,按照你通报的治下人口,核算一下实际用量,每年就给你批这么多。

至于中央搞大工程、大建筑,那就让隶属于军工部的钢铁厂开足马力供应。

总之,新政府的工部,负责的是基础建设,而军工部则负责要害的钢铁生产,以及大船的建设。

对,就是大船!

梁锤继续向杨平汇报:“都督,目前在宜春镇的造船厂,已经造出了一条长度20丈、宽度5丈、高度5丈的三桅大帆船。

八月初一已经下水,在汝河上进行了试航。

明日,它将会作为都督的座驾,载您顺河而下,然后再沿淮河西进返回信阳。

另外,宜春镇的造船厂,按照都督的要求成为一个研发基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