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两次阅兵(1 / 2)

加入书签

快马而来的报捷使者,将杨平这顿温馨的早餐给提前结束了。

他不得不在吕叔的搀扶下,来到县衙的大堂,接见了三位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勇士。

这三名骑兵,正是昨天随杨平狂奔六百里的精锐轻骑兵,见到杨平,行礼之后,就兴高采烈地,向杨平诉说了今天早上这一场,从接战到结束只持续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

最后,一位叫秦富的骑兵,不无感慨地对杨平说道:\"都督,重骑兵真的是无敌!

正面冲阵,属下觉得,除了战车部队以外,这天下真没有什么能防得住他们了。\"

对于自己的下属,杨平总是有点好为人师的想法,他平静地对这三位骑兵说道:

\"重骑兵也不是无敌的,你们看这次我军的战术布置:

步兵当作诱饵,将轻骑兵引诱到我军营寨之前,才让重骑兵出其不意地与敌方轻骑兵队列,进行对冲。

若是在野外打追逐战,重骑兵也没有太多优势,因为人马俱装,即便战马再雄壮,冲刺速度,也仅有轻骑兵的三分之二。

轻骑兵打不过还可以跑,但是重骑兵一旦被轻骑兵咬上,其下场比步兵被轻骑兵咬上,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着三位若有所思的报信骑兵,杨平最后与他们说道:\"重骑兵就像重锤一样,必须得藏好。使用的时候,要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否则,敌人的轻骑兵一旦有所防备,重骑兵就无法建功。

当然,如果是两军对阵,重骑兵对上步兵,那就是一场屠杀!

不过,这也不绝对,我军装备的三弓床弩进行抵近射击,还是可以击穿重骑兵的甲具。

所以说,你等要认识到:战场之上,没有任何武器、任何兵种能够一招鲜,吃遍天下的。\"

三名骑兵知道杨平这是在教导他们,在杨平说完,皆躬身向杨平道谢。

杨平摆摆手,说道:\"行了,你等先回营寨复命,本都督稍后便到。\"

听完报捷之后,休整了一夜的杨平,身上的疼痛感倒是降低了不少。勉强在薄薄的麻衣外边,再加了一件护民军的军官制服。

吕姝小心翼翼地帮杨平,在制服外边套上锁子甲。

得到传讯的近卫营长郑春、教导营长姜魁,带着近卫营教、导营两个团的精锐,赶着一辆双马双轮指挥车,来到了县衙外。

见到这两人,杨平面带笑容的说道:“本都督昨日行动不便,没有去迎接你们,将士们没有怪我吧?”

郑春、姜魁赶忙摆手:“没有,没有。将士们知道都督,为尽快赶来指挥大局而受了大罪,都很心疼都督。”

“对,本都督快马加鞭是为了指挥大局,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老婆。”杨平如此想着,十分很欣慰,“将士们理解本都督就好”。

又问道:\"二位,近卫营、教导营扩编,也赶上了你二位做主将,可还能适应?\"

郑春跟着杨平很久了,守临颖城时,也是出了大力的。

姜魁倒是个半路投效的,之所以能当教导营长,还是因为他是徐晃的同乡,到河东去把徐晃给拉了过来。

但是这两位,在乱世中一路摸爬滚打、东奔西逃,还能活下来的中层军官,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接手杨平的两个老家底作战营后,部队由2000人扩充到了4000人,增加了重骑兵、战车部队,成为了两个合成的作战部队。

郑春、姜魁二人,在近卫营和教导营成体系的军官组织下,倒也还能胜任。

听杨平问此,二人纷纷表示:\"请都督放心,近卫营、教导营,永远是我护民军最精锐的部队。\"

听罢,杨平也没说什么,在吕姝的搀扶下登上了指挥车。

前边近卫二团开路,后边教导二团压阵,浩浩荡荡地出了偃城县北门,过了沙河上的木桥,来到了河北的大营里。

此时,战后收尾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杨平没有去中军大帐,反而首先来到了伤兵营地。

在这里,有集结过来的超过二百位医护人员(屠夫、绣娘等)忙碌着。

这里伤兵也不算多,杨平来时,只有不到二百个伤兵,而且除了三十多位重伤员,其他的勉强都能保持行动能力。

见杨平来了,伤兵们纷纷起身。

应对这种场面,杨平已经是得心应手了,一通认可、鼓励、加上伤残后的奖励,整个伤兵营内瞬间就是士气爆棚。

(主角在伤兵营出场次太多了,就不水字数了。)

离开了伤兵营,杨平这才来到了中军大帐。

得到通知的第三镇军事主官,早就在此等候了。

众人坐定,就由第三镇军师鲁肃,作了战斗汇报:

\"禀报都督,此战,在各部紧密的配合下,我军共计斩杀河北骑兵六百四十余人,俘虏三百五十余人。

据俘虏交代,这次逃跑的骑兵,不过三十余人。

敌军主将袁谱,在重骑兵冲阵时跌落马下,尸体已经找不到了(被踩成了肉泥)。

另外在骑兵营地内缴获三百多匹备马。

骑兵对战时,因重骑兵的冲锋、以及步兵的弩箭攻击,主力战马只缴获了不到四百匹……\"

汇报结束后,杨平带头鼓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