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章 汉献帝刘协(2 / 2)

加入书签

跟随刘协东归的这帮臣属,那些西凉武夫、黄巾贼寇转正过来的董承、杨凤等人,仍然是哑口无言。

伏完这位国丈,也感觉现在的局势他有点看不懂。

但太尉杨彪,仅仅是听了逢纪的言说,便知道袁绍他们要干什么了,但自己这个天下最顶级世家的家主,绝对不能开口。

所以,冷场了!

荀彧见此,起身说道:"陛下,兖州刺史曹操之子曹昂,二月份与妖人杨平对战于版梁之丘。

兵败后两次让马救父,自己被妖人杨平所俘。

所幸,此次徐州之战,兖州刺史曹操抓获了杨平的外舅吕布,用其换回了曹昂。

曹昂乃曹操长子也,年少有才学,孝心动天地。

就连残暴不仁的妖人杨平,都愿意委以重任。

曹昂于敌营中忍辱负重,委身事敌,实为学习妖人杨平的施政之法、作战策略,找出其弱点,为日后击败妖人杨平做准备也。

此次徐州之战后,曹昂迅速接手兖州刺史曹操旧部。

针对妖人杨平麾下护民军的战斗力,以及为了破解妖人杨平对治下愚民黔首的蛊惑,故而与兖州治下忠贞之士(世家大族)作出约定,许其在县、乡之间自行选举出长吏。

由其长吏,按照大汉律法负责辖地内的一切事务。

最要紧的事,就是要迅速拉起敢战之士组成军队,抵抗妖人杨平的侵蚀。

此时,曹昂已率领兖州黄河以南之兵,退居大河北岸,予以坚守。

臣不才,受曹昂委托,星夜至邺城请右将军发兵支援。

右将军深知,若守不住大河防线,妖人太平民团便可荼毒河北之地。

若河北之地无抵抗之力,则大汉危矣。

故,右将军一方面请徐州刺史刘备,北上公孙瓒处,劝说公孙瓒此时应以大局为重,两家罢兵,共同南下剿灭妖人杨平;

又派使者出使太行山黑山贼张燕,许其好处,令其率部南下,共同剿灭妖人杨平。

所以遣我等三人来此,乃是恭迎陛下与邺城主持大局,以期剿灭妖人杨平,重振大汉声威也。"

说完,荀彧对着刘协深深一躬。

在荀彧心中,他忠的确实还是大汉。见此时的少年天子甚有威仪,有人君之相,再加上自家的曹操已经完蛋了。

虽然世家仍为自己家族服务,但谁不想成为一人之下的存在呢?

"爱卿免礼,且回座。"刘协仅凭荀彧的话,便明白了袁绍为什么会派遣这三人请自己到邺城了。

总结起来就是,妖人杨平势大,已经具备覆灭大汉的能力了!

而且刘协也知道,袁绍这人自大狂妄,若他没有感觉到生命威胁,是不会向自己服软,主动派人来请。

既然袁绍都感觉到了威胁,那么,自己如果再做矫情,大汉江山就真的没了!

不过,荀彧的话中,也已经点明了请天子的条件——那就是你必须同意各世家大族以选举的方式,成为名正言顺地方上的控制者。

从此以后,朝廷不得再向各县,甚至各郡派遣官吏。

等于是恢复到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只不过披了个自行选举的皮,名义上地方还归中央,实际上已经是标准的联邦共和国制了

(对于美欧世界,所谓的全民公选来说,1%的人掌握了社会70%以上财富,选举有个屁公平性可言。就这,还要鼓吹什么狗屁的民主!)。

想到此处,刘协又有些犹豫了——若自己真这么干了,以后到了地下,如何去面对列祖列宗?!

蒯良看到皇帝犹豫不决,仍然是劝袁绍的那套比喻:"你家父母妻儿都快饿死了,你还抱着传家宝不去换粮食!"

话糙理不糙!

此时的蒯良,已经得知自己的蒯家,被荆州世家连根拔起,拿给杨平当了投名状。

也就是说,蒯家只剩下自己这么一个人了。

他满腹仇恨,急需联络天下能用的力量来剿灭杨平,为家人报仇。

所以,蒯良说话,无论是在袁绍处,还是在天子这里,说的都是比较激进的。

不过,关键时刻还是需要激进的。

刘协听了蒯良的比喻,略作思考——确实,现在这天下,杨平就如同那一张饥饿的大网,随时都会把自己的祖宗基业给掀掉。

天下的世家大族们要求实际上独立自治,成为事实上的真正的诸侯,那就相当于自己拿权力神器,来换取粮食物资给大汉续命。

又如蒯良所言,这天下诸侯,争的无非是屋内的器具,而妖人杨平,却是要把屋子推了,把这器具全部夺走。

你这个屋子的主人,该做决断了。

于是,刘协坐正身姿,仔细与堂内众人,商议了诸多事项。

主要就是接受荀彧的强烈建议,以天子诏令,任命大孝子曹昂为兖州刺史。

又接受逢纪强烈建议,加右将军袁绍为大司马。

但最重要的是,汉献帝听闻,自己有一位汉室宗亲刘备。

为徐州刺史,也是天下豪杰,虽然已经兵败,但已经去联络公孙赞。

汉献帝就准备把刘备这位汉室宗亲,拉到自己手下,于是,任命刘备为卫将军。

当然,还有对董承,韩暹,杨奉等人的安置,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宣召:

鸾驾东去,巡幸邺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