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 护民军第五镇(1 / 2)

加入书签

6月15日上午,杨平下令组建护民军第五镇,随后,传令兵便以300里加急的速度向西而去。

在当天傍晚,便碰到了在睢阳县(今商丘市区),带着车骑部队、后勤辎重,共计5000余人,为杨平做后援的张和。

张和仔细审阅了杨平关于组建护民军第五镇的计划,以及第五镇的作战目标。

随后,他便按照计划,从自己带领的5000车骑部队中,抽调出原车骑第二师的战车部队和跟随的步兵部队,

再从其他各部抽调一些人员,共计2000余人,150辆战车,带着一定的辎重,便开始以昼伏夜出的方式,星夜兼程向西南而去。

一路上,张和根本就没有理会那些只有数百兵丁镇守的小县城,而是以每日近百里的急行军速度,终于在6月19日上午抵达了沙颍河岸边的阜阳县。

这里原本是护民军第六师的驻地,此时,已经聚集了数千从沙颍河运过来的新兵。

说是新兵,其实这些都是被护民军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原荆州刘表的降军俘虏。

这些人,在杨平的计划中,是不准备让他们在荆州作战的,而是将他们部署在沙颍河沿线的4个新兵训练大营,作为后备力量,准备应对中原地区的战事。

但是,杨平没有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中原战事被他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给结束了,这些兵员就只能组建成新的部队,迅速攻略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6月19日、20日两天时间,张和将自己带来的车骑部队的步兵,选择能力优胜者,在这4000多新兵中充当伍长、小队长、中队长等职务。

又从部队中调选中级军官,充当大队长、团长等职务。

至于团长以上职务,则是由杨平进行任命,这些军官在6月20日傍晚全部抵达了沙颍河与淮河交汇处的颍上县水军大营。

与此同时,在颍上县水军大营集结的部队已经超过了1万5千人。

主力是阮仲率领的水军第三师6000人,水军第三师在几天时间内,连续往返于沙颍河上,用100余艘各式船只,将超过5000名隶属于第五镇的新兵,通过水路运了过来。

另外就是,划归给第五镇战斗序列的车骑第二师的骑兵部队,共有约600余人,以及杨平派给第五镇的军官,包括第15师师长龚元等人,都通过陆路赶了过来。

于是,6月20日晚上,在安置了营中的士兵之后,张和在水军大营的中军帐召开了一次高级军官会议。

参会的有第五镇副总兵何冬、第五镇两位司马崔田、顾飞,

第五镇参军兼水军第三师师长阮仲、

接替张和担任车骑第二师师长的木葵(这是张秀的旧部)、

新建步兵第15师师长龚元、第16师师长王奔。

这算是一场高级会议。

会议开始,由第五镇副总兵何冬,对目前集结的兵力做了汇报。

明亮的灯光中,何冬拿着第五镇的作战序列计划书,几乎是照本宣科地念道:

"目前,车骑第二师应到3000人,实到2900余人,主要是在徐州大战损失了百余骑兵,暂时无法补充,其他战车以及步兵、作战物资已全部到齐。

水军第三师,拥有包括40艘蜈蚣船以及80余艘其他各式船只,兵员应到6000人,实到6000人。

新建第15师,根据张和总兵要求,所有新到的兵员优先补充入第15师,故而,目前第15师应到6000人,实到6000人,武器装备、作战物资全部补充完毕。

新建第16师编制6000人,目前兵员已到4000余人,另外2000人尚在路上,预计2天之内全部赶到。

另外,根据张和总兵命令,以附近7个县的警备兵力为基干,临时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后勤保障营。

而配属于第五镇的后勤保障营,由护民军左司马齐峰、右司马牛壮,正在加急抽调各工程部队、后勤部队组建中,预计5天内能组建完毕,十日之内开赴到此。"

何冬汇报完毕之后,便看向自己身旁那位只有19岁、但却战功赫赫的总兵官张和,心中也略不是滋味——守卫临颖县时,何冬已经是主力旅的旅长,而当时的张和,只是杨平的亲卫队长。

未曾想,这张和一路以赫赫战功杀出重围,成为目前杨平带出来的最高的军事主官之二(另一人是水军都统、第二镇总兵官江波)。

张和倒是不知道何冬心里所想的,他听完何冬的汇报,对着在场的众位高级将领感慨一句:

"也就是我们护民军,有这样强大的动员能力。

都督在6月初七下午,决定率3000骑兵到徐州去参战,

那个时候,只是命令齐峰司马、牛壮司马二人,将聚集在颍河南岸的4个新兵大营3万多降兵进行编组,准备扩充新部队。

两位司马真不愧是都督的左膀右臂,短短几天时间,便已经将要组建的部队一一予以编制。

5月13日下午,都督决定彻底在徐州击败曹操、刘备、袁术之后,派出400里加急传讯兵,向两位司马表示:将会组建6个新的步兵师,要他们早做准备。

正式的命令是在6月15日上午才下达的,然而,也就是短短5天时间内,抛开传令时间,也就是说,两位司马仅用3天多时间,就通过陆路、水路向我们这里运来了8000多新兵,堪称奇迹。"

张和这位杨平亲卫出身的将领,可是知道杨平有多器重齐峰和牛壮,同时,这两人也对得起杨平的器重——

杨平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后勤、以及兵源调配根本就不劳杨平费心。

齐峰和牛壮两人合力,顶得上半个萧何。

虽然护民军实施的是制度化管理,各部门都各司其职,但齐峰和牛壮两人的调度也是功不可没。

听张和夸赞护民军的两位司马,在场的高级将领们,也都附和两句,不过,这附和倒也是真心的——两位司马虽然没授军衔,甚至连职务级别,杨平都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所有人都知道,在杨平这个团体里,除了杨平,这两位司马属于见官高一级的人物。

同时,这两位司马的能力,也确实让人敬佩——8000多新兵,不到4天时间,就能通过各种交通手段从400多里外给运到这里。

了解了自己的实力,也称赞了两位司马,这场军事会议进入了正题。

张和起身,来到了挂在营帐里的那张巨大的地图前。

这张地图是传令兵,传令给张和的时候送过来的,是杨平手绘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地区的精准地图。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卫星地图,但这已经是三国时代最标准的地图了。

张和拿着指挥棒,沿着淮河自西向东点了过去:"这里是寿春……淮河沿线有20多个县城。

淮河以北我们不需要理会,淮河以南,目前我等兵力尚未集中,同时,兵员和指挥者尚未磨合成功,所以,本总兵决定,暂时以重点进攻的方式攻略淮南之地。"

江波的指挥棒最终定在了寿春:"这里是九江郡的治所,同时也是袁术原本的大本营。

九江郡太守陈纪,两个月前曾被我军俘虏过,随后又还给了袁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