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 重点标记(2 / 2)

加入书签

地面忽然一沉,城市下水道里的某些古旧机关被人用粗笨却稳妥的手打通。

白色的雾从井盖底下涌出,涂在护盾外层。不是毒,是湿,是一种细腻到夸张的湿。

护盾的频率在这一层湿里开始失真,像一面极紧的鼓被人抹上了油,打上去的每一下都偏了半拍。

高楼顶,一道人影跪在天台,手里缠着一根看不清材质的软弓。

弓弦不是弦,是一缕极细的光。他拉满,松手。箭不见其形,只见光痕。光痕落下,正中收割小队的中枢节点。

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落点都在最不讲理的地方。

有人在通讯频道里骂出脏话,骂到一半咽回去,因为他看见了箭光背后那一双冷硬的眼睛。

不是怒,是一种把生死当作一道常规变量的冷。

他们以为地球人的战斗只在正面,没想到下水道里也有人把工程图背到能闭眼走的地步,天台上也有人用一把自制的弓硬生生拉出一条杀线。

莫国的北境,风雪未化,收割队沿着冰原边缘捞走一座座小城的灵光。

铁轨上,老旧的列车呼啸,车厢里全是穿着旧制服的老兵。他们身上的章已经退色,眼里的光却比章还硬。

他们没有灵修的术,也没有高科技的支撑,只有一腔不愿认输的气。

他们把拆下来的火炮重新组装,连着三座小镇的电厂,一起往空里打出一道连环。第一发打歪了,第二发打正了,第三发把收割队的护盾咬破一个口子。

口子一有,后头的人就知道往哪使劲。

华夏腹地,武林门派的山门终于开了。

不是为了声势,是为了往外挪开那一道压在心头的石。

他们见惯江湖的争斗,却不曾见过这种将灵光当作货币的抢掠。

他们很快接受了现实,也很快把千年积攒的东西掰开了用。

少林的木鱼在夜里重重敲下,钟声叠加在城西的医院上空,为还没来得及撤离的伤者撑起一层金光。

武当的太极阵被搬到城东的立交桥上。

车流停了,阵在转,转得不快,却稳,把每一道刺来的能量推开半寸。

峨眉与青城的女弟子在城区的划区里穿梭,把孩子从白网下一个个抱出,把老人从断电的楼里一个个背下。

这些不是热血的标语,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动作。

动作不壮观,却稳,稳得让那些本该塌的角,一时半会儿不再塌。

萌亚的收割小队第一次遇到这种广泛而有序的反击。

他们的护甲仍旧先进,他们的武器仍旧锋利,他们的战术手册仍旧写得漂亮,可他们面前的人不再只是四散奔逃的人群,而是分工明确、节奏统一的一张网。

网粗糙,却密,而且在短时间内越来越密。

更远的海上,风浪里有一艘老掉漆的驱逐舰顶着浪硬蹭到战区边缘。

甲板上站着一队白发与新兵混杂的队伍,舰桥里挂着一张发黄的军旗。

他们的炮早就应该入库,他们的雷达也不该还工作,可他们站在海风里,眼神极亮。有人把手放到旗杆上,手背的青筋鼓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