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3章 晋豫总督,将出何处(四)(2 / 2)

加入书签

陈奇瑜也不挑,只要不是缺胳膊少腿的,登记了姓名就收下,好歹先把兵数凑够再说。

只是湖广到底还剩多少人口,如今成了个没人能说清的谜。

起初大顺军在这儿募兵,一呼百应走了十几万;

后来大西军过来招人,又拉走了不少壮丁;

再往后治安军来梳理地方,不仅把投降的顺军俘虏全带往北直隶,连山沟里的山匪、河上的水贼都抓了个干净,还有许多流民趁机跟着去了河南垦荒;

这两年孔府、刘泽清、唐通又先后在这儿招过人……

这么来回折腾了好几遍,如今居然还能募到不少人,连陈奇瑜都觉得奇怪,私下里跟副手嘀咕:

“这湖广的人,倒像是挖不完的矿藏。”

其实这事儿说穿了也简单。

陈奇瑜招来的人里,一多半是活不下去的穷苦人:

有从贵州深山里逃出来的土民,穿着破烂的麻布衫,连汉话都说不利索;

有湖广靠近四川一带的农户,老家被战乱毁了,皇田种不成,只能背着铺盖四处流浪;

还有些原先守在城镇里的小商贩、帮工,如今市集冷清挣不到钱,肚子都填不饱,看见募兵棚管饭,就赶紧报了名。

这么一来,何腾蛟挑挑拣拣,只要年轻力壮的,忙活了半个月只募到不到两万人;

而陈奇瑜不挑不捡,不管是面黄肌瘦的流民,还是手上有老茧的农夫,只要能拿得动刀枪就收下,反倒招了四万人。

虽说这些兵员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连弓箭都拉不开,但能凑够这个数,陈奇瑜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好歹手里有了能打仗的底子,总比空着手回朝廷交差强。

五军都督府给内阁递的荐章里,提了个特别的人选——

原紫荆关都督同知马岱。

这人在崇祯十六年十一月紫荆关失守后就没了踪迹,谁都以为他战死了,直到去年有人在五台山的寺庙里撞见他,彼时他已剃了光头、披了僧袍,法号“了尘”,整日敲钟念经,对俗世之事半句不问。

马岱本是榆林军卫出来的硬汉子,打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靠着实打实的战功,从普通士卒一步步升到了总兵。

崇祯十五年那回,他奉命驻防河南彰德府,刚扎稳营盘,就传来后金第五次入关的消息。

八旗军一路南下,连破数城,直杀进兖州府,眼看就要往南逼近徐州。

马岱没等朝廷旨意,当即点齐五千骑兵,连夜从河南驰援东昌府,在运河西岸摆开阵势,硬生生拦住了八旗军的去路。

他带着人打了三天三夜,凭着地形优势袭扰敌军粮道,把八旗军搅得首尾难顾,最后不得不扔下部分劫掠的粮食和牲畜,转头往河间府撤退——

也正是这一拦,让八旗军一头撞上了驻守大沽口的周遇吉,被周遇吉设伏杀了数千人,才算止住了南侵的势头。

战后论功行赏,周遇吉因伏击之功调任大同总兵,马岱则被派去镇守紫荆关——

这关口是京西屏障,位置紧要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