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4章 阵法简述,实阵演练(四)(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在场的堪舆师们心里早有共识:

对于薛凤祚说的“九丘”,他们打心底里一个字都不信。

九丘本是上古九州地理的概念,传说是三皇五帝兴起的核心之地,虽说《山海经》《尚书》里偶有提及,但从来没人见过实际的阵图或实景,多半是后世文人以讹传讹,把地理概念附会成了风水奇景;

就算贺兰山真有类似九座悬浮峰丘的景象,恐怕也不是传说中的真九丘,顶多是有人借“九丘”之名,布下的迷阵总纲罢了,算不得真迹。

要知道,九丘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地理风水理论里,现实中能与之勉强挂钩的,只有当年帝禹治水后铸造的九座禹鼎——

鼎上刻着九州山川脉络,算是对“九丘”概念的实物承载。

可这九座鼎早在夏朝灭亡后就没了踪迹,有人说被商汤熔了铸器,有人说随夏桀埋进了陵墓;

还有些偏门文献说,禹鼎本就没有实物,是帝禹以“天地之气”为材、“九州地脉”为形铸成的“虚鼎”,早就作为镇封九州的器物,散埋在了天下各处的隐秘之地,连半点影子都寻不到。

朱有建没心思再听这些虚头巴脑的考据,手指在御案上敲出急促的声响,直接追问:

“别绕远了,就说贺兰山那迷阵能不能破?需要多久?”

杨汝常立刻起身,躬身回话,语气笃定得没半分犹豫:

“陛下放心,能破!

我们这两年跟研究院合作研究奇门遁甲,倒摸出些实打实的成果——

这类阵势讲究‘有立必有破’,既能借地脉立阵困人,自然也能寻着阵眼法门将其破解。”

他接着上前半步,凑到御案旁详细阐述,连手势都跟着比划:

“我们反复试验发现,所谓的八门阵势,本质是用特殊手法引导地磁之力灌入阵中石块,让石头形成独特的风水磁场。

这磁场看着无形,却能和人体自身的微弱磁场产生共振,进而扭曲人的视觉判断和方向感——

比如明明是悬崖缺口,却看成平坦通路;

明明是原地打转,却觉得在直线前进,最后困在阵里出不来。”

“现在我们在研究院的院子里,也能布出简易的八门金锁阵,困住十余人规模的队伍不成问题。

只不过受限于材料,只能搞些小型阵仗——

一来是能储存强地磁的磁石不够,普通磁石效果差太远;

二来也没找到人工制造强磁场的法子,只能靠天然地磁慢慢攒,效率太低。”

提到磁石,朱有建无奈地摇了摇头,指尖摩挲着案上的电报边缘:

“这事朕也清楚,研究院那边连电磁发电的理论都还没捋顺,朕也没这方面的原理思路,没法给他们指方向。

所以这两年磁石一直用得少,重工局库房里的储藏确实不多。

不过若是堪舆破阵需要大量磁石,倒也不难——

朕让人立刻传旨,在磁州、徐州多开几处矿场专门开采,优先供你们调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