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四方皆反(2 / 2)

加入书签

"可他们都少了章法。"王伦放下字条,"田虎只说还田,没说租税怎么定;方腊只说杀朱勔,没说江南之后怎么治;王庆只说分粮,没说粮尽了怎么办。"

正说着,蒋敬和杨雄带着几个学子回来,账册上已记满田亩数。蒋敬的算盘还挂在腰间,噼里啪啦响着:"已量完七保,共得田两千三百亩,其中淤田百亩,按宗大人标的渠线,挖通后能多养五十户。"

杨雄肩上的朴刀还在晃,他抹了把汗:"李家庄李剥皮抗命,说'田契是朝廷发的',还让家丁动手。我按哥哥说的,先绑了他,把他吞的二十亩佃田还给原主,再让佃户们算这些年多缴的租——现在他跪在祠堂,愿把七成田拿出来分。"

"不必全拿。"王伦翻着账册,"按檄文十取其一缴租,超标田亩十抽七给佃户,他若肯,留他一命;不肯,田全分了,人按'顽抗者'处置。"他对蒋敬道,"让学子们把每块田的肥瘦、水源记清楚,分的时候按人口算,老弱多分些近田、肥田。"

蒋敬应着,学子们围上来,其中一个戴方巾的少年指着账册:"先生,北关张村的佃户明日就能领田,我们已核好了各家人口,肥瘦搭配着分,保准公允。"

王伦点头,转向石秀:"把三方举事的消息抄几份,贴在城门口。让百姓看看,天下不是只有梁山在反,只是咱反的是苛政,要的是活路。"

石秀应声而去,脚步比来时稳了些。他虽刚管情报,却已明白:这些消息不只是动静,更是民心的向背,藏着天下的生路。

午后的阳光透过聚义厅的窗棂,照在舆图上的四处红圈。王进进来禀报,新兵们帮流民棚挖好了排水沟,"老兵说,这比练劈刺更能聚人心";蒋敬说,南乡的佃户已开始修渠,"自带干粮,说'渠成了,田就稳了'"。

王伦望着窗外,济州城的炊烟正袅袅升起,与河北的杀声、江南的火光、淮西的呐喊不同,这里的烟火里,有田亩的丈量声,有锄头的碰撞声,有孩童的嬉笑声。他知道,三月初三这把火,烧起来的方式有很多,而梁山选择的这一种,或许最慢,却最能烧透乱世的根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