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世修降表(1 / 2)

加入书签

断盐断粮的法子施了半月,兖州运河码头先乱了起来。孔家运粮的漕船刚进济州地界,就被梁山水师拦下。押船的管家慌忙亮出衍圣公府的令牌,阮小七却掂着船桨往令牌上一拍:\"甭管啥公啥府,过了梁山的地界,就得按梁山的规矩来——要么卸粮充公,要么掉头回去。\"漕船空着舱板退回曲阜时,孔府的粮仓已见了底,掌厨管事急报:府里的盐,顶多再撑十日。

曲阜城里的盐价一日三涨。原本二十文一斤的粗盐,被孔家旁支孔显炒到一贯钱,百姓排着长队买盐时,却见孔府马车从后门悄悄运出几袋精盐,直往衍圣公内院去。人群里顿时骂声四起,有胆大的试着往郓州跑,想换些盐回来,偏在兖州边界被孔家巡查队拦下,搜出盐袋就往死里打——这些事,都被扮成挑夫的石秀一一记在麻纸册子上。

这日午后,王伦在州衙后园翻着石秀传回的密报,闻焕章恰好来送新修的《农时表》。王伦指着密报上\"孔府粮仓存粮不足千石\"的字样,忽然抬头问:\"闻先生,您说这孔家凭啥能在兖州立住脚?换了五个朝代,改了十任皇帝,别家勋贵早烟消云散了,就他家代代是衍圣公,田产越来越多,气焰越来越盛。\"

闻焕章放下表册,捻着胡须沉吟:\"老辈人说,是沾了孔圣人的光。自汉武帝尊儒以来,哪家皇帝不想借圣人名头收民心?所以不管谁坐龙椅,都得捧着孔家——给田产,封爵位,其实是做给天下读书人看的。\"

\"光是这样?\"王伦指尖在石桌上敲出轻响,\"前朝五代十国兵戈四起,后梁朱温杀了多少读书人,不照样给孔家赐祭田?后唐李存勖灭了后梁,头一件事就是给衍圣公晋爵。这哪是沾圣人的光?分明是他们自己会选边站。\"

他忽然低笑一声:\"我之前琢磨过一副对联,正好说这事——上联是'宣和岁,捧御笔乞田,兖水两岸尽圈占';下联是'朔漠尘,缮笺表备变,胡马未临先递诚'。横批,就叫'世修降表'。\"

稍顿,他又道:\"新朝刚立,别家还在观望,孔家先递贺表;旧朝覆灭,别家还在哭忠,孔家早把新主牌位请进家庙。靠着这手见风使舵的本事,换了十回天下,他家田产反倒多了十倍——这哪是圣裔?分明是揣着圣人牌位做生意的奸商。\"

闻焕章被这话惊得张了张嘴,半晌才叹:\"寨主这话糙是糙了点,却在理。老汉在洛阳时,见过唐朝旧碑,上面刻着孔家给武则天献的《劝进表》,那时候他们可没说武则天是'牝鸡司晨'。\"

\"所以他们怕的不是皇帝,是百姓。\"王伦合上密报,\"皇帝要的是'尊崇圣裔'的名声,百姓要的是能糊口的田。孔家把田都占了,把百姓逼急了,别说衍圣公,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也护不住他们。\"他扬声喊来亲卫:\"去叫石秀回来,顺带把孔家这半月的龌龊事编个册子,往兖州周边村镇散。\"

石秀回来时,带了个更急的消息:衍圣公孔端友亲笔写了篇《讨梁山檄文》,刻在石碑上立在曲阜文庙前,字字骂梁山是\"啸聚山林的乱臣,颠覆纲常的贼子\",说王伦\"分田均产,是要刨圣人的根\",还请朝廷速派大军\"荡平匪巢,以正儒道\"。

\"檄文里还说,要把咱分田的百姓都视作'附逆',抓到了就'诛三族'。\"石秀递上抄来的檄文,\"孔端友召集了兖州乡绅,说要捐粮募兵,自己先凑了五百家丁,号称要'直捣郓州,活捉王伦'。\"

王伦盯着檄文上\"乱臣贼子\"四个朱红大字,忽然拍案而起:\"他倒会扣帽子。也罢,既然他把话说死了,咱就给他个了断。\"

当晚,议事厅烛火通明。王伦指着地图上的兖州:\"吕方、郭盛,你二人带三千骑兵,明日天不亮出发,沿济水西岸插过去,堵住兖州通往济州的官道,断了孔家向朝廷求援的路——记住,只拦官差和乡绅,百姓要过,放他们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