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8章 应对杜月笙:王至诚果敢沉着(1 / 2)

加入书签

“你在侮辱我!”杜月笙突然拔出了枪!幸亏有人过来相劝,杜月笙觉得过激,让王至诚坐下,又问:“王先生来自琅琊,祖上琅琊王氏。”

“怎么怀疑?”王至诚笑问。

杜月笙让身边的手下兄弟给王至诚倒了一杯茶,又问:“王羲之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先生是书圣世孙,当然书圣真的将《兰亭序》的真迹留给后世?”

王至诚说:“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初春,先祖将朋友圈相约于绍兴兰亭举办诗歌酒会,饮酒赋诗,将诗作汇编成集,众人推举先祖为诗集写序,先祖虽酒醉而神清,展纸挥笔,一气呵成写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好文!好文!”杜月笙连声称赞后,遗憾地说:“可惜留在后人的只能是摹本了。”

王至诚喝了杯茶说:“先祖酒醒之后,想起在诗歌酒会上有几处涂改,欲重新再写,写了很多遍,全没有第一幅写的好。史料上虽这样记载,但没有说重写的帖有没有涂改?但有一样,就是先祖把写的《兰亭序》书帖都留给了子孙收存。其中一幅传到智永,智永是僧人无嗣传给了弟子辩才,但没有记载是不是先祖现场醉酒后的即兴所写的那一幅《兰亭序》。既然书写与传世都不止一件《兰亭序》,那么《兰亭序》真迹传世到当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杜月笙说:”此作三百余字,命名《兰亭集序》,即《兰亭序》。作品不仅文采飞扬,成为千古经典,而且书法俊秀飘逸,受书坛膜拜,唐皇李世民封号先祖王羲之为‘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李世民计取《兰亭序》,并在临终颁遗诏将爱不释手的《兰亭序》‘随仙驾入玄宫’埋入昭陵。还有一说《兰亭序》又从李世民墓被盗出,落入武则天之手并随葬于乾陵。”

王至诚说:“如果说葬于昭陵或乾陵的是唯一真迹,就可以断定地下没有,《兰亭序》真迹永远消失了。但史料记载,先祖将重写的《兰亭序》真迹留给子孙,证明葬在的地下的不是唯一,或有摹本的嫌疑。”

杜月笙说:“李世民将《兰亭序》真迹随葬虽是一件愚事,但也为传扬《兰亭序》做了一件好事:当设计取来《兰亭序》真迹,即命当朝大臣、书法名家冯承素、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等人分别临摹《兰亭序》,摹帖送交皇上赏赐亲贵近臣。所以,除了昭陵或乾陵的真迹外,其他都是摹本,或摹本的摹本。”

“几位大臣究竟临写了多少件《兰亭序》送交皇上,有多少件流传后世,这些史料没有记载。”王至诚说,“但无法证明他们临摹的是从辩才那里骗来的《兰亭序》。从冯承素等摹本也能看出问题,就是他们参照的原本不是唯一。因葬于昭陵或乾陵而造成绝迹还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王羲之只写了一件《兰亭序》,二是传承到唐代仅有一件《兰亭序》。由此看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

杜月笙说:“唯有智永这一脉传承到唐代,唐代以后再无《兰亭序》真迹。”

王至诚说:“宋、元、明、清,还有书法家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唐寅、文徵明、乾隆皇帝都摹写过《兰亭序》,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兴建一座‘兰亭八柱’,每个柱面镌刻上前人所写兰亭书迹与诗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