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煮盐大作战(1 / 2)

加入书签

初步调查结果汇总成一份图文并茂(主要是图)的《咸阳盐务弊案初步调查报告》,由阎乐呈送嬴政。李薇特意在报告中用了大量对比图表,直观展示了价格乱象、产量瞒报、税收流失的严重性,并大胆推测存在一个官、商、地方势力勾结的私盐网络。

嬴政的反应如何,李薇不得而知。但很快,新的指示下来了:查清弊案根源固然重要,但远水难救近火。当务之急是**平抑盐价,稳定民心**。嬴政要求李薇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增产降本”方案,增加官盐供应,打击私盐空间。

“增产降本?”李薇看着阎乐传达的口谕,挠头了。盐业不是造纸,她这个半吊子是真不懂核心技术啊!河东盐池用的是“天日晒盐法”,靠老天爷吃饭,产量提升有限。煮海盐?最近的东海盐场离咸阳十万八千里,运输成本吓死人。

她把自己关在偏殿,对着盐业资料和地图苦思冥想。突然,她想起以前刷短视频时看到过,内地有些地方有盐井、盐泉!秦国有没有?她赶紧翻找资料和地图,还真让她找到了线索:巴蜀之地(此时还未完全归秦,但部分地区已在秦控制下),有天然盐泉!而且,就在秦国境内,离咸阳相对较近的北地郡(今陕北一带),似乎也有咸水湖或盐矿的记载!

“有门!”李薇精神一振。天日晒盐靠老天,煮盐总可以人为控制吧?虽然效率可能不如晒盐,但如果能找到就近的咸水资源,缩短运输距离,成本就能大大降低!

她立刻召来“黑芝麻团子”和阎乐:“阎令,黑甲,你们立刻派人,拿着我的图纸(她凭印象画的简易盐井、盐泉标识图),重点去巴蜀秦控区和北地郡探查,寻找天然咸水水源,水质越咸越好!取样带回!黑乙黑丙,你们去收集咸阳附近所有能收集到的盐卤(苦卤)、咸土,还有各种能燃烧的石头(煤)、木头,越多越好!小豆子,准备大锅!我们开煮!”

章台宫后院刚刚消散的怪味,再次被一股更浓烈的咸腥气和烟火气取代。小厨房彻底沦为实验室,大锅支起好几口。李薇挽起袖子,化身“首席煮盐工程师”。

实验过程堪称灾难现场:

* 第一锅,直接用收集来的浑浊盐卤煮。水干了,锅底一层黑乎乎、苦兮兮的结晶,杂质多得吓人,根本不能吃。

* 第二锅,李薇尝试过滤。用多层细麻布、细沙、木炭做简易过滤器,效果甚微,杂质依然很多。

* 第三锅,她尝试“淋卤法”。把咸土堆成堆,浇清水,收集流下来的卤水再煮。结晶是白了点,但产量低得可怜,还浪费水。

* 第四锅,她尝试加入草木灰水(碱性),希望沉淀杂质。结果……锅里冒出一堆诡异的泡沫,煮出来的盐结晶带着诡异的绿色,吓得小豆子差点把锅扔了。

“太后……这……这盐吃了不会升天吧?”小豆子看着那锅绿盐,脸都白了。

“闭嘴!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经之路!”李薇嘴硬,心里也发毛。她看着几口黑乎乎、绿油油的大锅,以及周围被熏得灰头土脸的“实验员”们(包括被迫来帮忙烧火、一脸生无可恋的“黑芝麻团子”),一股挫败感油然而生。难道真要指望巴蜀和北地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