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 墨家新生(1 / 2)

加入书签

“穷寇莫追。”嬴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扫过城内狼藉。倒塌的屋舍间,侥幸存活的赵人瑟缩在角落,眼神空洞麻木。“传寡人令:伤者施救,亡者收葬,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狼孟,自今日起,为我大秦太原郡治所!”

这道王命让肃杀的空气微微一滞。不屠城?不掳掠?王翦愕然抬头,旋即看到嬴政眼中不容置疑的决断——他要的不是一座废墟,而是一个能支撑大军东进的后方重镇!

“另,”嬴政走向城楼最高处,俯瞰着城外蜿蜒东去的汾水,“征发城内所有铁匠、木匠、石匠,就地组建‘太原天工分署’,归禽滑厘统辖。首要之务——”他指向汾水岸边大片因战火损毁的水车残骸,“修复水轮提灌,保春耕不误!”

嬴政的视线越过狼孟焦土,投向更远的东方:“李牧退守番吾,依仗地利,强攻徒耗兵力。传令蒙武部:出上党,袭邯郸北!寡人要赵王迁,亲自把李牧调回来!”

---

骊山北麓,新坟肃穆。

李薇将最后一捧黄土压实,轻轻放下蒙恬带来的那罐蜂蜜糠饼。碑是粗糙的青石,只刻了“秦少上造猪坚强”几个朴拙的大字,面朝北方。

“馋猪,”她指尖划过冰凉的石面,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什么,“你爹在狼孟打胜仗了……家里,也没出乱子。”她顿了顿,把喉头的哽咽压下去,“就是……没人跟我抢蜂蜜了,挺没意思的。”

身后传来拘谨的脚步声。屈将子带着一群墨学精舍弟子,穿着沾满泥点的短褐,局促地站在田埂上。经过旬日的劳作,这些昔日清高的墨者,脸上已有了风吹日晒的痕迹,手上也缠着粗糙的麻布。

“太后,”屈将子躬身行礼,声音干涩,“代田法……确为济世良方。墨学精舍……心服口服。”他身后的弟子们也跟着深深一揖。

李薇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服了?那就别光站着。地里的草该除了。”

屈将子一愣,随即默默拿起靠在坟边的锄头,率先走进田垄。弟子们互看一眼,也纷纷跟上。锄刃入土的声音此起彼伏,沉默而有力。

蒙恬低声禀报:“太后,天工院禽滑厘有急报。”

李薇走到一旁展开帛书,禽滑厘的字迹带着焦灼:“太后!水轮核心轴承所用石涅精炭不足!太原新得露天矿脉虽丰,然初采之炭杂质过多,易使铁料脆裂!急需精炼良法!”

李薇皱眉。煤的洗选和焦化……这步子跨得太大了。她目光扫过田间劳作的墨者,忽然停在屈将子因用力而绷紧的手臂上——那手臂线条流畅,隐含着某种对力量精微控制的韵律感。她脑中灵光一闪!

“屈将子!”李薇扬声。

屈将子停下锄头,疑惑回头。

“墨家机关术,”李薇盯着他,“讲究‘力之巧用,劲之圆融’。若以巧劲震荡筛网,能否……将石涅粉末按轻重粗细分离?”

屈将子瞳孔微缩!这是将墨家高深的发力技巧,用于……筛煤?!

短暂的震惊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欲在他眼中燃起。他丢下锄头,快步走到田边,抓起一把泥土,又捡起几块小石子。“太后所言,可是如此?”他五指微张,手腕以一种极其玄妙的频率轻抖,泥土簌簌落下,掌心竟只剩下几颗石子!

“对!就是这个!”李薇眼睛发亮,“筛网震动频率和角度,就靠你们墨家来调!只要能分出精炭,天工院的轴承就能源源不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