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粮道如血(1 / 2)

加入书签

嬴政那句“粮道不绝,军械精良,则楚必亡!”如同最沉重的敕令,压在了李薇和整个秦国官僚体系的肩头。六十万大军,加上随军民夫、骡马,每日消耗的粮秣是一个天文数字!李薇深知,灭楚之战,胜负不仅在前线的刀光剑影,更在后方这条绵延千里的脆弱生命线上。

甘泉宫彻夜灯火通明。少府令、治粟内史、内史腾、张苍、禽滑厘、相里勤等人轮番议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凝重。

“关中存粮,已按王命调拨七成,经渭水、黄河入敖仓(中原最大粮仓,位于荥阳附近)。”治粟内史声音沙哑,“然水路转运,损耗巨大,且需重兵护卫,防楚军水师及流寇袭扰。”

“陆路转运,以牛车、驮马为主,自敖仓经陈留、新郑南下,直抵王翦大营。”内史腾指着巨大的舆图,“此道漫长,路况不佳,遇雨雪则泥泞难行。所需民夫、车马,已征发至关中、三晋新地极限!沿途需设补给点、马厩、医棚,耗费人力物力更巨!”

张苍手持算筹和最新绘制的简略表格,快速计算着:“太后,王上,依目前运力及损耗估算,前线大军每日耗粮约三万石。敖仓存粮加沿途郡县临时征调,勉强可支应。然若战事迁延超过半年,或遇大规模袭扰阻断粮道,则……危矣!”他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李薇听着一条条困难,目光却异常沉静。“粮道如国之血脉,血脉不通,则肢体坏死!诸卿所言困难,皆属实情。然,事在人为!”她斩钉截铁,“水路,增派楼船之士护航,征调所有可用船只,分段接力运输,减少单船航程,提高周转!陆路,征发民夫不足,则行‘更役法’!三晋新地,凡纳粮不足者,可出丁役顶替赋税!沿途郡县,分段包干!哪一段路坏了,哪一段的郡守县令负责修缮!哪一处补给点延误了,负责人提头来见!”

她的指令带着铁血,将责任层层压实到地方官吏头上。众人心头一凛,但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至于军械……”李薇看向禽滑厘和相里勤,“天工院如何?”

禽滑厘立刻回禀:“禀太后!自奉太后严令,丙字院暂停新研,全力保障军工!所有工坊日夜不息!新冶之铁,坚韧远胜从前!箭簇、戈矛、甲片产量已提升三成!尤其箭簇,采用新法淬火,锋锐更甚!只是……”他有些迟疑,“弩机、特别是连弩踏弩所需之精密部件,锻造打磨耗时耗力,产量提升有限。”

相里勤补充道:“‘破阵子’存量,依王命严控,仅供应王翦将军处攻坚之用,由专人押送,安全规程已再三强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