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纳征之礼(1 / 2)
下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
随着吉日临近,咸阳宫的喜庆气氛被推向了顶点。宫阙处处张灯结彩,崭新的玄黑与明黄绸缎装饰着廊柱宫门,空气中弥漫着新漆和檀香的气息。少府征调的能工巧匠日夜赶工,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婚典礼器锻造打磨完毕,陈列于奉常寺库房,流光溢彩。
大婚六礼,已行至“纳征”——男方向女方正式下聘,宣告婚姻缔结。这于帝王而言,更是一场彰显国力、震慑四方的盛典。
吉日清晨,咸阳宫正门——皋门洞开。由九卿之首奉常卿亲自引领,一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纳征队伍缓缓出宫。队伍最前方是象征天子威仪的玄黑金根车(空置),其后是装载聘礼的华丽车队。
一百辆由四匹纯色骏马拉动的安车(有盖车厢),排成整齐的队列。车厢敞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珍宝:
前三十车,是堆积如小山的各色锦缎——蜀锦光艳如朝霞,齐纨冰滑似流水,吴绫轻柔若烟雾,更有楚地新贡的云纹重锦,在阳光下流淌着华贵的色泽。
中间三十车,是璀璨夺目的金玉珠宝——成箱的马蹄金、麟趾金在日光下金光刺目;未经雕琢的璞玉大如磨盘,温润内敛;珍珠、玛瑙、琥珀、珊瑚、各色宝石分门别类,盛于玉盘之中,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
后四十车,则是代表帝国武备与农耕力量的象征——精工打造的环首刀、劲弩模型(非真兵器)、新式的曲辕犁、水车模型,甚至还有一小罐用琉璃瓶盛放的、金灿灿的“秦楮纸”样品!这些器物虽非实战农具,却无声地彰显着大秦的武力之盛与格物之精!
车队之后,是三百名身着玄甲、手持金戈的卫尉军精锐,步伐铿锵,甲胄鲜明,肃杀之气冲霄而起!更有一队三十六人的宫廷乐师,吹奏着庄严恢弘的《韶》乐,声传数里。
这支绵延数里的纳征队伍,如同一条流淌着财富与力量的巨龙,在咸阳百姓敬畏而艳羡的目光注视下,浩浩荡荡驶向位于城东的王氏府邸。沿途所经之处,百姓纷纷跪拜,“皇帝万年”、“皇后千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王氏府邸早已中门大开,香案高设。王翦虽已致仕荣养于频阳,但其长子、王瑕之父王贲(此时应已封侯,但为避嫌未在咸阳)的代表、王瑕的叔父王陵,率领全族老少,身着隆重的礼服,跪迎于府门之外。
当那象征着帝王恩宠与无上荣耀的聘礼被一箱箱抬入王府,堆积在庭院之中时,整个王氏一族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是一份聘礼,更是整个家族踏入帝国最顶层的通行证!
纳征之礼完成,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六国遗族最后的据点齐都临淄,楚地残存的贵族庄园,北疆匈奴的王庭,南越百越的部落……无不为之震动。大秦的强盛与帝王的威势,以一种最直观、最奢华的方式,展露无遗。那些心怀异志者,在这煌煌天威之下,也不得不暂时蛰伏,屏息以待。
纳征队伍返回咸阳宫不久,另一支特殊的队伍,却低调地抵达了宫城西侧的司马门。他们人数不多,只有十余人,皆穿着墨家弟子特有的粗布深衣,风尘仆仆,但眼神明亮,气质迥异于常人。为首的,正是墨家巨子相里勤和天工院禽滑厘!他们身后几辆牛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
“墨家巨子相里勤、天工院禽滑厘,奉太后懿旨,特来献礼,恭贺王上大婚!”相里勤手持巨子令和太后手谕,声音沉稳。
守卫宫门的卫尉军校尉验看过手谕和令牌,不敢怠慢,立刻放行,并派人飞报太后和少府。
章台宫偏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