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糖芋苗(2 / 2)
比如现在,他一勺又一勺,吃了半碗糖芋苗,还是没吃出来汤底里是什么。
“是藕粉,”夏扶光看出他的困惑,眼里盛着笑意,“喜欢的话回家给你做。”
啊,这就难怪了,原来是藕粉!
夏扶光口里的这个“家”,指的是他们在上京的那套房子。
明明建邺这里才是夏扶光长大的地方,可在他心中,和自己一起住的地方,更代表“家”。
意识到这点,余晖喜笑颜开,一点不矜持:“好呀好呀!我喜欢的!”
—————
建邺行之后,余晖愈发开朗。
原本他偶尔会茶茶的,带着点自己都察觉不到的酸涩。
可现在,就算茶,那也是甜甜地茶,“哥哥、哥哥”夸个不停,恨不得把自己挂在夏扶光身上。
只是可惜,《黎明之前》很快开拍,虽然拍摄场地在上京及附近这片,不用分居两地,但学校也开学了,余晖再度忙碌起来。
夏扶光列出来的书单,他倒是囫囵买了个遍,包里塞着,空闲时候就拿出来看。
夏扶光是真把他当小朋友养,推荐的都是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有科学读物,有历史科普,还有名著小说、人物传记,拿去做“推荐给小朋友的书单”倒是合适。
余晖真就乖乖一本一本读,遇到不会的、不懂的,就问夏扶光,渐渐自己也咂摸出味儿来了。
他本来觉得自己读书只是想努把力,不用让爱人向下兼容自己。
本来他毕竟已经读大学了,从事的又是演员这个行业,真指望现在这年纪读书能学到什么也不至于,可真的读了,他却发现,其实多积累,总归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惊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黎明之前》的一场戏里,提起伟人的诗作时,在解读上有些偏。
如果是以前的余晖,是不会对这部分剧情产生疑问的。
但他恰好看了夏扶光推荐的伟人传记,又怕自己理解错误,反复搜索了相关资料、最后和夏扶光有来有回的讨论,确定了确实是剧本的部分写得不好,对诗作的背景不够了解,诠释起来就有偏差。
余晖鼓起勇气跟导演、编剧提了下,对方很惊喜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他也算是在央台大导面前露了脸。
不仅如此,书看多了,不知不觉读台词还更顺了,再遇到之前作业里需要念拗口台词的情况,也不会觉得太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