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学习!学习!还是学习!(1 / 2)

加入书签

第168章 学习!学习!还是学习!

外界的质疑如同飘散在风中的枯叶,夏扶光毫不在意。

等待剧组开拍的日子里,他干脆提起笔,努力回忆自己作为简执的那一生里遇到的精彩案件,不只是简执,后来在做法医、做警察的世界里,他也遇到不少案子,甚至在古代背景的世界里,他也做过大理寺卿,还是从仵作逆袭。

很多写不好侦探故事的人,笔力并不够,如同拙劣的拼图者,拿着答案反推过程,导致笔下的逻辑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晃晃,难以自洽。

而夏扶光,却是真正的探案亲历者。

他曾真真切切地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穿梭于线索的迷宫,指尖触碰过冰冷的证据,眼中映照过受害者最后的绝望。那些记忆虽然被时光冲刷得有些模糊,但破案时的直觉与推理能力早已融入骨髓。

那个世界,侦探文化盛行,蓬勃发展,侦探就是普通人追逐的“星”,出名的侦探,出书、登报纸、上电视,备受追捧。侦探文化盛行,这也就意味着,犯罪文化也如同寄生藤蔓般疯狂生长。

那些罪犯,如同疯狂的艺术家,在犯罪过程的设计中比拼创意,力求在躲避追捕时展现独特 “才华”。

他们将作案现场当作画布,用鲜血与诡计创作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杰作。他们变态得近乎偏执,却又在这份偏执中追求极致的创造力,也因此诞生了许多可以让读者和观众拍案叫绝的精彩案件。

尽管时光的长河已将记忆冲刷得有些模糊,但夏扶光曾经就是简执,所以在创作剧本时,他也始终与主角并肩同行,顺着蛛丝马迹,一步步揭开真相的面纱。

这般创作方式,让作品宛如一扇任意门,可以将观众瞬间带入故事现场,沉浸感十足。加之他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塑造出适合故事背景的气氛,让人物更加鲜活,所以剧本创作的进度如同开足马力的列车,风驰电掣。

他甚至有闲情逸致把主要经历过的几个大案子罗列下来,然后往里填小案子,一部电影由一个大案子和几个小案子组成节奏会更好。他简单算了算,觉得自己这个《简执探案集》系列,至少能写五六部电影,然后改成一整部长电视剧。

夏扶光想,余晖想要好好发展的话,和自己只在乎奖项不同,他是需要有商业片托底的。

电影圈,是娱乐圈里最残酷的名利场。

夏扶光是不在乎这些,但他也拍过商业片,并且那部由他主演的商业片拿到了三十多亿的票房,在当年是整个内地市场第二,第一是来自海外的特效大片。

他甚至能让自己拍的那些文艺片票房稳定破亿,因为有一批粉丝支持他,也有一批普通观众信任他,要知道一般那种成本的文艺片票房能破千万都不容易。

可电影市场,几亿扔进去,有可能毫无水花,说人气,顶流的粉丝倾家荡产氪金,也撑不起十亿票房。

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赢得观众的口碑和信任度,才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一批人看到他的名字,会主动进电影院;而路人看到他的名字,也不会因为怕看到烂片跑出电影院。

余晖是喜欢拍戏的,夏扶光自然要给他把未来规划好。

《简执探案集》的第一部,必须成功,打出名头来,与此同时,也要注意IP的持续性开发,让余晖就算没有自己,也能一直吃这个红利下去。

想到这里,夏扶光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卧室方向——余晖正在那里研读导演系的教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