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2章 内部分歧(1 / 2)

加入书签

第542章 内部分歧

六月下旬的午后,阳光无比炽热。

腾达总部会议室,王静推门而入,看到一幅景象:

头条视频与天工特效两家子公司管理层,泾渭分明地坐在长桌两侧,如同对峙的谈判双方。

看到o进来,原本有些嘈杂的低声议论戛然而止。

“王总。”“王总好。”

此起彼伏的问候声中,王静面容沉静,微微颔首后径直走到主位坐下。

没有半句寒暄,环视全场,最终看向分坐在她左右的两位掌舵人,开门见山:“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今天召开这场联席会议,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头条视频和天工特效在动漫这个赛道上,能够协同作战。”

清晰冷静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回荡,“有什么分歧,今天就都摆在台面上讲清楚。集团要的不是表面和气,而是避免内耗,形成合力。”

被点名的侯申和周鹃下意识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尴尬。

事情闹到需要o来协调,这让两位心高气傲的封疆大吏面上都有些挂不住。

“周总!”王静率先点名,“侯总在现代大厦办公,不常来总部,这里算你半个主场,就由你先开始吧。”

“好的,王总。”周鹃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王总,各位同仁,头条视频和天工特效有着统一的愿景。

那就是共同打造腾达动漫宇宙,建立一个从创意孵化到ip变现的完整闭环。”

“在分工定位上,头条视频是ip运营商与流量主阵地,负责前端ip挖掘、用户运营、市场宣发和商业变现。

天工特效,则扮演ip锻造厂与技术发动机的角色,专注于将优质的ip转化为顶尖的视听产品,并攻克技术难关。”

王静认真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点评道:“战略规划听起来不错。那么,在具体落实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侯申立刻接过话茬,话音急迫几分:“王总,周总希望建立一套内部结算机制。

希望天工特效为头条视频制作项目,采用成本价加优先权的模式。”

王静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平和:

“从集团生态发展角度看,ip在内部流转,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和价格优惠,是正常的。

这能让头条以较低成本获得顶级特效支持,天工也能通过这些项目打磨技术、锻炼团队,是双赢。”

“不止如此,王总!”侯申连忙补充,语速更快了。

“周总还提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希望天工不收或少收制作费,用制作换取后期收益分成!”

这话一出,天工特效这边几位高管眉头都皱了起来,显然对此颇有微词。

“侯总,稍安勿躁。”周鹃适时插话,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我提出制作成本入股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合作探索。

并非要占兄弟部门便宜,而是为了将双方利益捆绑得更紧,激励大家一起倾尽全力将项目做到极致。”

周鹃内心着实无奈,她并非贪图那点制作费,实在是当下影视版权费飙升,头条视频作为长视频平台,财务状况一直承压。

全靠之前集团出手相助,拿下nba版权,靠着体育板块强劲表现在给整个平台输血。

在这种背景下,头条视频在运营上自然是能省则省,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

王静心如明镜。她很清楚,这两家在顶层战略上是共生关系,但在具体利益分配和执行节奏上,存在分歧。

归根结底,根源在于集团对他们的考核kpi不同。

天工特效,背靠腾达强劲的游戏业务和影视制作,从来不缺订单,利润丰厚稳定。

集团考核它的,是技术水平、作品质量。它没有必要,也缺乏动力去为一个外部项目承担过高风险。

而头条视频,目前身处乐视、优酷、爱奇艺等强敌环伺的流媒体红海,集团考核它的是会员增长数、用户停留时长和盈利能力。

它必须高效地推出内容,拼命获取用户,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保住行业第一的位置。

王静感到一阵头疼,这个裁判着实不好当,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还有其他问题吗”

周鹃轻叹一声:“王总,刚才说的还只是大方向上的分歧。

后来我和侯总也协商过,觉得空谈无益,不如先用一个具体项目试水。

所以我们拉上了阅读集团,准备对顶级ip《斗破苍穹》进行动漫化改编。”

“《斗破苍穹》,我知道这部小说。然后呢”王静表示认可。

侯申接替汇报:“三方共同测算,包含版权费用在内,首季制作预算定为3000万元。

具体出资方案是:阅读集团作为ip提供方,以《斗破苍穹》动漫改编权作价入股,并额外支付100万,占总投资20%。

头条视频作为平台方和主要出品方,出资50%,即1500万现金。

天工特效为制作方,为了显示诚意与共同承担风险的决心,以现金加部分技术制作费折价方式,占剩下30%份额。”

未来收益,也按照这个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王静点点头,这个方案在她看来框架是清晰的:

“头条视频作为主要出资方和播出平台,承担了主要的财务风险,享有最大收益分配权,这很合理。”

“王总,问题不只在钱上!”侯申音量不自觉地提高了,“更关键的是制作理念!头条那边,根本不懂动漫创作!”

他大吐苦水:“动漫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特效,尤其是《斗破苍穹》里那些斗技、异火,应该用最好的技术来呈现!这是作品的核心!”

周鹃当即反驳,语气也强硬起来:“侯总!你要考虑实际成本压力!

一个‘佛怒火莲’的顶级特效镜头要烧掉多少经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处处都按电影级标准来做,预算会彻底失控!

做事必须有所取舍,在一些非核心场面使用简化版特效,才能保证项目赶上暑期档这个黄金窗口!”

“还有叙事节奏!”天工特效这边一位副总也忍不住开口,“原著中人物情感铺垫和成长弧光需要完整篇幅来展现。

这是角色立得住的基础。我们建议用至少一集篇幅来铺垫萧炎前期的压抑和……”

“不行!绝对不行!”头条视频内容运营负责人立刻打断,“平台大数据预测,用户在前十分钟如果看不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退婚’名场面。

弃剧率会飙升30%以上!我们必须在第一集就引爆话题和情绪!平台需要对用户数据和留存率负责!”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的焦点从成本控制延伸到创作主导权,又从叙事节奏争论到营销策略。

会议室内气氛不复之前的平和,变得剑拔弩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火药味。

王静冷静地观察着,心中已然明了。冲突的本质,是创作者中心制与数据驱动制的路线之争。

天工特效因为长期服务于对品质要求极高的游戏业务,养成了对项目精益求精、甚至有些“技术洁癖”的习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