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志有同(1 / 2)

加入书签

志有同

提到别的打算, 刘挽身上的气息立刻变了。

“公主误会了。”无论墨家人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察觉刘挽的气息不对,墨家钜子即出言安抚, “天下太平我们怎么可能还想要兴风作浪, 只不过是自由惯了, 不愿意受朝廷约束罢了。”

这句话刘挽听的还挺像点意思, 不过......

“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墨家的规矩是最多的,你们告诉我说你们自由惯了?”刘挽也得挑出其中的毛病来, 墨家的规矩有多少,他们墨家自己最清楚不过。

守他们墨家自己的规矩的时候, 他们没有觉得自家的规矩有多少, 怎么到了刘挽这儿,刘挽要他们守朝廷的规矩,他们就那么多借口?

无非认同与不认同罢了。

眼看他们又要寻理由, 刘挽已然继续发话道:“大家都是聪明人,那些虚的话能免就免了吧。一年前我就知道诸位的心里是不认同往后受朝廷管束的, 可是我们当初不相熟,天下之势我也不是没有数, 诸位从心底里防备,无非怕被骗入朝堂, 最终葬送墨家。我能体谅诸位, 故从一开始我并未勉强诸位。我觉得我们只要能够合作,我会向诸位证明, 朝廷并非不可依靠,朝廷也并容不下墨家的诸位。我自认为这些日子亮出了足够多的诚意。”

说到这里刘挽的视线扫过在场的一干人, 明人无须说暗话,大家心里怎么想的,难道以为不说破各自就不知道了?

“我也知道你们在想我什么,无非是我代表朝廷出面,却处处要求诸位,都是为我的父皇,为了大汉朝。笑话,我不为大汉朝,不为我父皇,怎么,诸位还想着我纵容诸位不守规矩的杀人放火,随意出手伤人,仗着自己会武功就肆意妄为?”

细数起墨家一个个人最为引起朝廷忌惮,让朝廷恨不得一回一回找他们算账的原因。

说着说着,墨家的人不由的低下了头,他们自己家里都做过哪些事儿,他们还不知道?

“别说朝廷了,哪个家族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你们拿着墨家的规矩当借口,事实上你们当真把墨家的规矩当回事了?我是知道墨家的规矩里我说的这些都是禁止的。可是这些年你们自己说说,禁的你们守住了?你们谁都守不住规矩,人人都当了你们自己是救世主,是英雄,凡事提了把刀就上去砍。我倒是想问问,你们行侠仗义多年,有何成果?世间是变得如你们所愿了,还是依然丑陋不堪?”刘挽既然开口说起这些事,也确定是时候仔细的说说了。

先前大家都不了解,墨家对朝廷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事那是相当的有意见。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学派就此消失不见,再也不复存在。

但是,朝廷也并非要让他们都消失,不过是为了统治,为了愚民,朝廷选择了所谓的儒家,只是为了朝廷的统治更方便。

容,大汉的朝廷是容得下各家的,就是不知道对于墨家来说,朝廷到底算是什么。

显然,刘挽现在就是问他们要一个答案,在他们的心里,朝廷是什么样的存在,他们不会到现在依然觉得朝廷不应该存在吧?

“我知道你们总觉得律法不应该存在,那对你们的约束太多了。可是法管的是人的恶不是吗?就好像你们墨家存在的那些规矩,是为了让你们不越线。怎么,你们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了?你们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代表,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你们都是为了老百姓,我大汉朝廷就没有想过为民?”

刘挽这样的火力全开,也是让一干墨家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反驳。

心里也是相当犯嘀咕了,他们的那点心思怎么感觉刘挽全都看透了?

“我请诸位出面,要求诸位都要守规矩,那因为我比诸位都要清楚何谓以身作则。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守不好的规矩,约束不了自身,有何有资格要求别人守规矩,指责别人?”刘挽将这句话道出来,立刻有墨家的人指出道:“你们朝廷多了去的人仗势欺人,你管不管?”

是的,要说墨家对大汉朝廷最大的不满莫过于有太多的人无视律法,行使着他们的特权,杀人放火都根本不需要为之付出代价。他们怨恨着这样的不公,因此才会选择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去管。

“我会管。可是我们也得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天下不是我作主,大汉的皇帝在上,我的父皇,我须得让他意识到这一点才可以,就好像我一开始选择和你们墨家人合作,我父皇并未把你们当回事,不过拗不过我所请,想着哄我玩,故而才会答应这件事。可是如今你们觉得我父皇还会觉得你们无足轻重,一味只会闹事?”刘挽不得不跟墨家的人把这一个因果关系说清楚。

墨家人不是不知道,在刘彻的心里,真要是没有刘挽在,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有资格值得他费心。毕竟就墨家人从前的作为,那就是乱天下的存在,刘彻唯一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墨家的人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现在呢?

好的,墨家弄出来一样又一样的稀罕物,马具,造纸术,司南,不会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值不得他们当回事吧?

刘彻可不是那没有见识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