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开辟(1 / 2)

加入书签

开辟

忘了不会, 但刘挽认为需要联合的可不仅仅是这么两家而已,因此刘挽约他们到上林苑一聚,正好, 两家的位置在一南一北, 居中的正好就是上林苑。

刘挽作东, 无论他们两家从前有多少的恩怨, 在大是大非上,她相信他们都知道如何取舍。

是以,刘挽只当看不见分坐两边的人那无声的硝烟,开门见山的道:“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两者结合,诸位的著作就可以全都印刷下来, 保存后世。不过, 有一件事希望你们两家相助。昔日百家争鸣之盛况,过去不过这些年,剩下还有多少著作, 想必诸位都有数。单你们两家而言,你们从前读过的书, 如今又剩多少,你们都知道。”

额, 提起这么一件让人心痛的事,知道, 那肯定是知道的。心里何尝不在想, 刘挽提起此事,又是在盘算着什么。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刘挽低声道:“从前你们是怎么看待你们手艺的我不清楚,在我这里, 你们研究出来的印刷术也好,造纸术也罢,对整个时代都有着远大的意义,文明会因为你们的成果而繁盛,世间的人也会因为你们的成果而孕育出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你们的成果而变得越来越好。你们的功劳,朝廷给予你们肯定,后世的子孙也会对你们肯定。有了成果展示,你们不想让从前那些看不起你们,以为你们日常做的这些事都是奇技淫巧的人知道,你们不比他们这些豪强世族差?让他们受教训?”

听着刘挽对他们的肯定,不管是墨家的人,亦或者是阴阳家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背。是吧,是吧,他们还是相当能干的,谁也不能小看他们。

末了在听到刘挽后面的话时,给世间从前看不起他们的人一个教训,那必须是他们想要的。

“公主想让我们如何配合,请公主直说。”有些事他们两家哪怕有那一点点的不服,也不得不承认,刘挽的脑子是相当的好使,转得那叫一个快。比如在对付人,出恶气这一点上,刘挽绝对比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更精通。

刘挽铺垫得够了,也就直说了,“捏住你们的手艺,让他们把你们想要的东西给到你们。朝廷要的是他们的书,各家藏着我们没有的书。至于你们想要什么,你们去要。只要不是打人犯法,触及大汉律法的事,你们只管是做,我父皇给你们撑腰。也该让你们扬眉吐气。”

咦!还能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哎哟,他们也断然想不到有一天他们的手艺能给他们那么多的底气!

刘挽自是看出他们的激动,“诸位,大好的机会,千万不要放过。但是,有一桩事诸位也得助我。我会收拢天下的藏书,建藏书楼,此楼不设门禁,进出藏书楼的人,不问出身,不管来历,只要他们双手干净,爱书重书,他们就可以进入藏书楼内阅书。”

嘶!听到刘挽的话,一个个人更显得激动了,不是,刘挽这样一操作,这不等于是让读书识字不再成为特定为某些人才能做的事。

“读书是为明智,明礼,明义。本无高低之分。最底层的百姓们,他们并非想要变成愚昧不堪,只是他们看到的世界很小,小的可能只是一家,只是一村一地。他们甚至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他们的命运也是可以通过知识改变的。从前他们不知道的,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我们见过外面的世界,读过万卷书的人告诉他们,并且教导他们。我希望这个世间能多一些栋梁之才,朝廷能有更多的人才可用。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人人都自恃出身,以为投了一个好胎,他们纵然花天酒地,纵然没有半点的本事,他们依然可以身居高位。朝廷需要人才,指望人才自己长成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可以培养。开学招生,教人读书识字。我想,世间有报效国家之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也曾想过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达到报效国家的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为他们铺一条路,告诉他们这条路可以让他们通往朝堂。能够让他们凭自己的本事成为朝廷的栋梁,撑起天下。”刘挽温和而坚定的想为人们开辟出一条路来,一条能够让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就能走向高处的路。

墨家钜子再一次深深的体会到,在刘挽的心中,刘挽是怎么样心系于普通人的。

明明作为大汉的公主,她生来就站在顶端,可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该怎么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谋利。

倘若早些年墨家钜子会觉得那不过是刘挽笼络人心才想出的说辞,实则刘挽只是拿了他们当踏板。如今,墨家钜子已然通过了解确定,刘挽心系天下万万民-那些最底层最苦也最累的人们。

“公主但有吩咐,我们阴阳家绝无二话。”安夫人眼中流露出欢喜和赞赏。

墨家钜子那激动的心被泼了一盆凉水。不是,怎么又让人抢了先了?

安夫人注意到墨家钜子的目光,与之相对,随后不约而同的别过了头,那什么意思,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也都会懂的。

“愿为公主驱使。”墨家钜子赶紧表态。

“不,是愿为朝廷驱使,诸位受命于朝廷,受命于我父皇,非我。”刘挽赶紧纠正,并没有错过他们的表情,因而提醒道:“诸位要得到的是朝廷的重任,是我父皇的认可。既如此,你们忠的是朝廷,你们愿意为之所用的也是我父皇。我,不过是代我父皇传话。”

安夫人已然不想再发表看法了,眼前的刘挽太聪明也太理智,才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把话说得清清楚楚,他们所有人是为刘彻做事,为朝廷做事,并非为了个人。

就凭刘挽没有任何要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的这份明智之举,安夫人是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