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争相斗(1 / 2)
相争相斗
墨家的人对刘挽的信服和敬佩, 是从一开始的不得不跟刘挽合作,慢慢的,他们震惊于刘挽的聪慧, 后来又惊讶于刘挽当初以百姓为由说动他们并非刘挽的借口, 她在实打实的推行, 一步一步将她曾经跟他们说过的话落实到位。
布料, 铁具,盐等等等,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别人或许尚未注意到, 墨家的人亲眼看着刘挽如何一步步的推行的。
他们知道,旁人或许只是在想利用他们达到目的, 说一些他们喜欢听, 愿意听的话,让他们可以为他们所用。
独独刘挽,她纵然年幼, 她是真真切切的将普通的穷苦百姓放在心上,在拼尽她所能的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也是为何他们从一开始的抗拒, 到如今都愿意为刘挽邀请各家的人前来助之一臂之力。
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冲的从来不是大汉朝廷, 而是刘挽这个人。
无论在刘挽身后真正做主的是谁,如果没有刘挽的大力推行, 朝廷出面, 很多事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展开。
“长公主放心,他们都会愿意的。”安夫人沉着的回答, 又被抢先一步的墨家钜子一眼扫过她,继续提及另一件事道:“各家的首领, 长公主或许该分别见一见。”
对的,虽然可能每一个都有他们的想法,刘挽见见他们各家的首领也是为了了解一下他们都有何的诉求,也好对症下药,更有效的达成共识。
刘挽点头道:“好,那就先见农家和医家。”
果然。不管是安夫人也好,墨家钜子也罢,都清楚的知道民生诸事绝对是刘挽最在意的事,故而一但说起各家,刘挽第一个要见的必然是他们。
“先见农家?”安夫人一问。
刘挽侧过头问:“农家擅长耕种,有没有办法肥田增产?”
听到这个问题,无论是安夫人亦或者是墨家钜子都稍稍一愣,“公主也知耕种之事?”
“读书破万卷,略通一二。不敢同他们专业的人相提并论。我问两位也是想知道你们对农事所知之何。”刘挽肯定不太懂的,但多少也听说过一些事,她知道田是要养的,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养。好在《天工开物》上也有所记载,怎么说呢,刘挽毕竟只是死读书,那不得不问上一问,到底这些事可以操作吗?
安夫人对此道:“耕种时节极为重要。自早先前,就有专门的农耕时节,公主所说的养田,有些异曲同工。”
刘挽道:“那是自然。夫人熟悉天文地理,有没有想过出一本书,可以让百姓们知耕种之日?”
阴阳历绝对也是华夏的智慧结晶之一,二十四节气,何时耕种收获,一本阴阳历发下去,传承下去的农民们看着阴阳历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要准备播种,什么时节种什么东西。刘挽很多时候都为人们的智慧所惊叹,何尝不希望大汉能够早一些促成某些事,毕竟最后得利的人是大多数的普通人。
安夫人惊叹的望向刘挽,“公主连这个都懂。”
额,若是以刘挽现在所学到的知识自然是不应该懂的,可是刘挽在上辈子见识得多了,又怎么会不知道此事的关系重大。
在她面前的能人无数,他们要是齐心协力的研究,未必不能早一步将这一切弄出来。
不管最后成或者不能成,有方向,朝着那样一个方向去做总是没有错的。
“长公主没有兴趣专门研究天象吗?”安夫人属实没能忍住的和刘挽发出邀请。像刘挽这样聪明的人,或许可以有所成就。
“夫人说笑了,像长公主这样的人若是一心扑于研究天象上,那是大汉的损失。”墨家钜子先一步开口,开什么玩笑,让刘挽专心跟着他们阴阳家学东西,不是明摆着抢人吗?墨家钜子是万万不可能答应。
安夫人难得的竟然没有反驳,反而一脸认同的道:“也是。”
墨家钜子本以为安夫人要反驳,不料人家竟然认同了,也是让墨家钜子一时所料不及。
“最近我的事情有些多,各家的人还得劳烦两位首领,务必要将他们都妥善安排。”刘挽一看他们不吵了,还得叮嘱他们一声,让他们务必一定要把人安排妥当。
“长公主放心。”两人异口同声的答应。人是他们一道请过来的,那必须不能让他们出岔子。
“各家的人今天我还是不见了,我先去安容处看一看。”刘挽本来想见人的,可想了想又觉得现在见人不行,时间不够。她回来了还没去安容处看过。这样一个地方关系重大,刘挽不能说信不过馆陶大长公主她们,也是想亲眼看上一看。
刘挽忙,他们也习惯了,一个有本事的人担的事自然也就多了。
“长公主且忙去。”安夫人十分配合,没有非要刘挽今天就得见人不可的意思。
“好,那今天就到这儿。两位也忙去吧。”刘挽立刻准备走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