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孙女谋害祖母?(2 / 2)

加入书签

倒是出发一事,张骞道:“既然长公主说了人货都到齐,那我明日即起程前往西域。”

谁都没有意见,甲望低头垂目,没有一丁点像是做生意的样儿。张骞不由望向卫青,很是想问上一问卫青,刘挽选的人确定可靠?

当着刘挽的面没有问出口的话,背地里依然得问上一问。

卫青不管许多的肯定告诉张骞道:“国之大事,泰永从不玩笑。她虽年幼,并非等闲的孩子。太中大夫只管放心。”

张骞是不可能做到真放心,然事至于此,刘彻早有言在先,卫青瞧着对刘挽亦是深信不疑。他是无能改变任何事,唯有从之。

张骞领着人马一走,刘挽随之又开始捣鼓了。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朔方城的人并不算太多,纵然朝廷想方设法从内地迁人过来,不惜以利诱之,想想这个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一时半会儿的也来不了多少。

况且,比起强行要求人来,甚至宣扬得此地有多好,难道不是让人看到此地当真适应扎根发展更能让人真正心动?

朝廷说的话,百姓们口口相传的话,意义并不一样。

刘挽一边让人修城,一边让人修路。她是有钱的主儿,能用钱办好的事都不用想,花花花。

城在刘挽好吃好喝的使人下,叮叮咚咚的建起,卫青谨守他的原则,不多话,只干活。

刘挽但凡让他派兵负责哪方面的事儿,他既去办。屯田一事,卫青一开始生怕刘挽犯下大忌,立刻上禀刘彻,终是刘彻明确事情都按刘挽说的去办,卫青才乖乖照做

大汉眼下的赋税几何,土地流行如何,再没有比他更有数的。

刘挽要在朔方城试点,刘彻将刘挽弄过来的目的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刘挽试验有些法子可行,西域之地,一样样都得安排起来。

卫青不敢问刘彻和刘挽之间到底有多少的盘算,他听话办事,持此态度对刘彻和刘挽来说够了。

刘挽开始不断的跟人一道修城修路,开荒修渠,甚至建起马场,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来用。

甚至刘挽更不忘打听打听各国的情况,尤其是匈奴,安静的匈奴未必是真的安静,他们怕是在盘算着如何对付大汉呢,防,须得防。

可惜卫青不让刘挽出门,说是有张骞领着人走了,剩下的事暂时不用刘挽出面,刘挽要是敢离开朔方城,卫青定是要跟刘彻告状,到时候刘挽必然要回到长安。

那不成,好不容易出来,哪能随便回去,她有好些事能干的。

然有句话说得好,诸事都赶不上变化,刘挽去往朔方不到一年,长安传来消息,王娡薨逝。

太后薨逝,举国皆哀,刘挽当孙女的自然不得不回去,连同卫青也得回。

可是看着百废待兴,稍稍得以安宁的朔方城,刘挽愁。

她这一走怕是接下来有不少事都要耽搁了,重点是有人定起歪心思。

刘挽吐一口气,不得不把她提拔起来,纵然明知不算绝对靠谱的人叫过来交代诸事,刘挽三令五申叮嘱这些人,命他们不许用任何借改变刘挽在朔方城定下的规矩。谁敢不听话,谁要是想乱来,捉了,只要朔方城不大乱,诸事等她奔丧回来后再说。

但,朔方城内的官员同样有一个疑问,刘挽此番回去确定能再出来?

刘挽非常确定,她一准可以。

朔方城既是刘彻想用来一试的地方,怎么可能舍得刘挽试得好好的,凭白无故便宜别人。

卫青催促刘挽迅速安定好朔方,两人自接到丧报的消息起,用最快的速度安排诸事,赶回长安。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刘挽和卫青初初赶到长安,迎面既被人堵上了,修成子仲也不知道打哪儿得到的消息,竟然在刘挽和卫青的马儿抵达长安的城门时,突然的蹿出来在地上哭。

“当孙女的谋害祖母了,大家快来看看,快来看看啊。泰永长公主谋害皇太后了啊!”修成子仲哭喊着坐在地上,那叫一个声泪俱下,凭谁听来怕是都要觉得他孝顺得很。

亏得刘挽和卫青的骑术上佳,在修成子仲冲上来的那一刻及时的拉住缰绳,才没让修成子仲被马踏死。

听清修成子仲的话,刘挽觉得方才她不该拉住马绳,应该直接踏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