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想让她参加科举(1 / 2)

加入书签

我想让她参加科举

很多事情的转变其实是无人察觉的。

有时候种子播下来, 悄悄的就会生根发芽。

刘挽万万没有想到,馆陶大长公主会亲领陈四娘进宫,而且是当着刘彻的面, 请刘挽赐名。

别说刘挽, 纵然是刘彻都愣了。

“陛下日理万机, 取名这等小事, 我纵然再看重这个孩子,也是不敢烦劳陛下的。不过,她对泰永十分推崇,以泰永为榜样, 既如此,便让泰永赐她一个名字。”馆陶大长公主奉承一番刘彻, 证明并非她没把刘彻放在心上, 而是这样的小事,烦劳刘彻,刘彻怕是不会答应。

又论及陈四娘对刘挽的推崇, 显然是在心底里分外的认可刘挽,故而这个名字她希望是刘挽所取。

刘挽的视线落在刘彻身上。

“你的事你自己做主。”馆陶大长公主给了刘彻台阶下, 刘彻很是清楚的知道馆陶大长公主的心思,不由多打量陈四娘几眼。陈家的表哥刘彻是了解的, 并不算成器,但能让馆陶大长公主越过儿子培养孙女, 此女定有过人之处。

一眼扫过刘挽, 似在无声的询问,莫不是有什么其他他所不知道的事儿?

刘挽能当众说吗?

刘彻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故而朝后一靠,那意思十分明白, 他只长了耳朵听,不管诸事。

比起刘彻无意多问陈四娘的事,陈四娘的一番操作,刘挽可是清楚得很的。

正因如此,闻馆陶大长公主让她给陈四娘取名,陈四娘比她要年长几岁呢。

“你不必拘紧。你是大汉的长公主,其功当朝能及你者不多,你有资格为任何人取名。她纵然年长于你,无功于社稷黎民,能得你赐名,是她莫大的福分。”馆陶大长公主岂不知刘挽的踟蹰,肯定的告诉刘挽,她大可不必在意她们之间年纪的大小,尊者赐讳,能得刘挽赐名是眼前的陈四娘的荣幸。

刘挽好想捂脸,她这个年纪要给人取名了吗?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请长公主赐名。”陈四娘一脸恭敬的朝刘挽跪下,行以大礼,诚挚的希望刘挽能够同意。

刘挽好想捂脸啊!

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一瞬间让刘挽有一种自己地位相当高的感觉。

额,她的地位真说起来那是绝对不低的对吧。怎么说她都是大汉的公主,长公主呢,怎么可能位置低。大抵虽然在大汉朝活了十几年,刘挽依然受上辈子的影响,认为她其实不过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应该尽所能的做一番成就,帮到更多的人。

刘挽不禁动了动小身板,终是道:“便取一个顺字吧。顺者,理也。顺应时势,顺乎人心,也愿你此生事事顺遂。”

顺这个字既有教导之意,也有美好的祝愿。馆陶大长公主第一个认同无比的道:“上佳。”

刘彻亦在一旁颔首,很是以为这个名字取得非常的好。

陈四娘,不,陈顺立刻伏身道:“谢长公主。”

“既然取了大名,还有字呢。”馆陶大长公主觉得一事不烦二主,请刘挽顺便把陈顺的字也给取了吧。

刘挽张口道:“便取字子节吧。节者,气节也。顺时顺势,亦不可失了气节。”

“好。”刘彻赞许一声,在一旁补充的道:“但凡你若能人如其字,此生必能成为一个不逊于大汉公主的存在。”

此话谁人听得心下不是一惊。好在,馆陶大长公主很快缓过来,面带笑容的道:“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力,甚幸也。她往后要学的地方多着。”

刘彻何许人也,用不着馆陶大长公主说得更仔细,他知晓馆陶大长公主的打算。但这点面子刘彻是十分愿意给到馆陶大长公主的。

“陛下觉得,她参加科举如何?”馆陶大长公主冒出这句话。刘彻???

是的,刘彻好些年没有失态,但在这一刻,刘彻失态了。

不是,女子参加科举吗?

等等,刘彻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他让刘挽主持科举一事,对天下人意味着什么?在他之前关注的种种问题里面,何尝不是还有其他的?

比如眼下馆陶大长公主问出的问题。是不是在天下人看来,科举考试不仅是男人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女人也可以?

“陛下想用人,既然能在战场上用,难道不能在朝堂上用?既有女侯,将来出来一个女相,于世人而言,大汉不仅有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皇,太后临朝称制,也会有第一个女相,一个能够造福天下,为陛下所用的女相,还有女官。青史之上,世人难道不会赞许陛下的容人之量,用人之魄力?”馆陶大长公主似是完全无所觉的张口,娓娓的道来这样的影响。

刘挽在一旁瑟瑟发抖,这个,用不着那么干脆的说出来吧。

而刘彻此时的视线落在刘挽的身上,刘挽立刻摊手解释道:“我那点心思是从来不瞒父皇的。再说了,女侯都有了,只要天下之才为父皇所用,父皇管他们是男是女?”

管才怪好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