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目标(1 / 2)
太子的目标
一时间, 刘彻不禁对上天生出怨恨。
是啊,既然老天给大汗赐下刘挽这样优秀的人,怎么可以突然的收回去!明明大汉依然的需要她。
不, 他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把刘挽留下来。
对, 不仅是刘挽, 还有霍去病。
他们两个人, 有他们在,刘彻可以心安。大汉定能安定。
刘挽既然能先一步的将后世经过数千年的总结经验用上来,给科举每一处都定下规矩,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无非又是一番争执,反正一回生两回熟, 刘挽也不怎么在意的将理由说出, 争取将人说服了。
这样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因她是女子的身份,纵然她生财有道,纵然她建城有功, 也在战场之上立下赫赫战功,但取才和打仗建城总是有不同之处的, 人人都在用审视的目光看待刘挽。好在,刘挽底气足, 真以为她只会打仗不会计谋不成。
须知多年以来,再忙的刘挽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业, 诸子百家的著作, 得闲刘挽都会手不释卷,否则怎么引经据典的反驳一众人?
但凡少读两本书, 说不过这些人,都极有可能会让这些人看不起!
作为女子的刘挽因为操作的事情太多, 在本质上已经让无数的男人将她视为敌人,这样的情况下,刘挽须得自身的本事过硬,才能让他们心服。
刘据如果说先前并不相信有人可以那样的勤奋,跟在刘挽的身边日子越长,刘据才深刻的体会到,其实别说以勤补拙了,纵然聪明如刘挽,也从来没有自恃聪明的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或者读的书已然足够多,以后应该不需要再读了吧。
恰恰相反,从始至终,刘挽的态度一直都是要多读点书,再多读点,千万千万不能让人忽悠了,也不能因为书读得少被人看不起。
说不出文章的典故,不解其意,在刘挽看来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为此,刘挽对自己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越发不能松懈。
纵然刘挽忙得再不可开交,也会花上小半个时辰看看书,在她看书的时间里,不许任何人打扰。
刘据终于意识到,为何刘彻会这般的喜欢刘挽。
聪明人从来不少,可是聪明又勤奋,甚至从不认为自己足够强大,不需要再增进知识的人更少。
刘挽恰恰是这样一个万中无一的存在。
刘据未必不想像刘挽一样,可是,真的很难。
人都有惰性,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惰性,令无数人的人生拉开了差距。
好在,刘据虽然没有办法像刘挽一样处处的对自己要求严厉,一刻都不能松懈,早年刘挽已然让刘据努力的养成好习惯,算是小有所成。虽然比不上刘挽,认真来说,刘据的那点习惯也不算太差。读书识字之时,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该做,刘据执行得相当不错。
正因如此,刘据对刘挽的敬佩随着对刘挽勤奋直观,越来越深。
刘据别的话是没有办法和别人说的,但可以和卫子夫说。
比如刘挽是怎么样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每日读书。
卫子夫是这样答来的,“你二姐自小就懂得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为了她的目标,她可以付出所有。据儿想好了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吗?”
刘据被问得一愣,他是大汉的太子,他要走的路早在他成为大汉的太子时不是已经被人指明了吗,为何卫子夫还要这样问。
“你去病表哥和你二姐一样,从小竖立的目标都是灭匈奴,安天下。匈奴,多年屡屡犯我边境,以令大汉百姓受尽屈辱,大汉朝也为此颜面尽失。他们两个从小就在你父皇的面前说过,将来他们一定要为大汉解决这样的心腹大患。匈奴强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仗的人是你的舅舅,在那之后,你舅舅屡次对抗匈奴,哪一次不得得胜而归?你表哥和二姐是以你舅舅为目标的,他们也想成为像你舅舅一般,能够为大汉开疆展土,卫大汉边境安宁的那样一个人。你呢?不要想你已经是大汉的太子,你便以之为目标,你须得想清楚你要走的路,你才能走下去,而不至于生出迷茫。”卫子夫认真的告诉刘据,他并不需要因为他是太子,所以认为他这一生只需要努力的当好这个太子足以。
太子,一个太子到底应该是怎么样,并没有肯定的答案。这样笼统的想法,并不能支撑刘据将来要走的路,这也是为何卫子夫要刘据想清楚的原因。
想明白之后,或许就能跟刘挽一样,朝目标不断的前进,从此,再不会迷茫,不会因为遇上任何的困难而停下脚步。
对刘据,卫子夫其实和对其他的女儿一样,更多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开心的活下来。
可是,作为大汉的太子,他不可能只追求平安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