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逼与利诱(1 / 2)
威逼与利诱
非常残酷的一个事实, 也是刘彻和刘挽都很清楚世族是大汉朝最大的蛀虫,他们在无时无刻的影响整个大汉,甚至在不断的摧毁整个大汉, 也依然不得不用他们。
刘据低下头, 不禁问:“这才是二姐要借世族的力发展教育的原因。”
刘彻赞许的瞥过刘据一眼道:“不错, 正是如此。你二姐在比你小得多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 大汉朝最大的隐患在于世族,各地的豪强士绅。她做的桩桩件件的事,哪怕是在改法,立国之威, 无一不是在给世族上枷锁,让他们无法再肆意枉为。”
这些话是刘彻对刘挽所有行事的肯定, 同时也是在告诉刘据, 他要做的到底是什么事。对于世族,朝廷需要治国之才必须要用,但也得防。防他们势大, 防他们将来有一天把大汉朝连根拔起。
“别怪你二姐提醒你好好的读史,高后被诛, 吕氏被灭,已然证明世族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心思。斗不过世族的下场只有一个, 如惠帝一般被断子绝孙。”刘彻对刘挽日常所举的例子何尝不是心知肚明。作为最后得利的人,刘彻从来没有轻视世族们之心。
他太清楚那些人的本事, 也知道如果这些人联合起来, 但凡他没点能耐都坐不稳皇帝的位子。
对外的匈奴之战,于刘彻至关重要。
军权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
在刘彻看来, 世族必须要抑制,不能再让他们继续发展壮大。刘彻在早些年里已然感受到他们对大汉的威胁。甚至连刘彻自己, 也被威胁过。
外戚的存在,不过是让刘彻在第一时间想到杀鸡儆猴的法子。从而也让无数的世族们明白一个道理,他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左右的对象,想让他成为他们的傀儡,绝无可能。
为了能够真正的手握大权,那些年刘彻费尽了心思,他之今日不是平白得来的。而他需要告诉刘据的是,将来这条路刘据也得自己走过来,走好了。
“你是极有福气的,你二姐为你诸多筹谋,将来只要各地教育一兴,十年二十年之后,世族的影响力会渐渐的消减,彼时只要朝廷上能为你所用的栋梁之才一多,你也不必费心和世族斗,自有人帮你去斗。你啊,不失公平的平衡朝局足矣。”刘彻觉得将来刘据所面临的局面会比他要好得多。因此刘彻也有心为儿子留下一个更好的大汉。
刘据刚要应下,刘挽补上一句道:“别忘了父皇所说的公平。这份公平不在于那些人是世族亦或者是寒门之士,只在于谁是真正的为大汉好。”
对刘彻来说,大汉不乱,天下不会因此不得安宁似乎都可以。然刘挽是绝不希望刘据变成一个像刘彻一样的皇帝。
刘彻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如对百官的要求是只要不乱大汉,他可以包容,纵然那损及的是百姓。
在这点上刘挽当然不认同。刘彻那里她是不可能改变得了他的想法,但刘据这儿刘挽是有机会的。
因此刘挽必须补充一句道:“为民之心,民安则国安。以民为重,天下必宁。秦之亡,亡于何?陈胜吴广他们的起义,这一切已然证明民不可轻视。”
刘彻挑挑眉,刘挽的话并没有错,只不过太过以民为重,并非刘彻的行事风格。
但刘挽这样教刘据也并没有错。
一时间刘彻没有再补充,刘据却从刘彻的细微变化中明白,刘挽和刘彻之间也有一定的共识。那挺好!
“此番目的达到了?”刘彻教完了儿子,也是不得不问问刘挽,这目的都达到了?
“父皇的呢?”刘挽达没达到目的,为的都是谁。刘彻觉得不错了吗?
刘彻嘴角的笑容再也藏不住,“甚佳。”
刘挽亦笑了,“那漠北的官员?”
其实问的更是新任的进士们,这些人既然都要往漠北去,那样的地方有自愿去的人,刘彻怎么可能会拦?
“你认为他们之中谁可堪大用,作为效仿者?”刘彻反问一句。
作为一个旁观的帝王,所有的新进进士刘彻都粗略有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