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无法劝说(1 / 2)

加入书签

无法劝说

现在发生的一切, 背负的108人的命,他们的希望,已然让刘挽快喘不过去, 思及霍去病的付出, 他舍了自己的功劳给她, 而且24岁的劫数也并不远了。

纵然霍去病说得再无所谓, 刘挽都不可能完全不在意,因而在得知刘彻下诏征召各地方士进入未央宫,刘挽的脑子闪过无数疯狂的念头,她竟然在明知其中大多数都是骗子的情况下, 希望刘彻能够如愿以偿。

刘挽没有跟任何人提及她在此时的心情,仅仅是用自己的方式, 将她所知道的改命之法全都给人备下。

知止在得知此事后并没有阻止, 反而意味深长的扫过刘挽一眼。

命数之说,知止虽然没有大成,多少也懂得一些道理。

况且对刘挽和霍去病之间的事, 他们谁不是心知肚明,纵然刘挽本身也有数得很。

然, 知道和接受是两回事。

如同刘挽她的命数,如果从一开始刘挽在知道后所有人都接受她在十八岁会死去的结局, 岂有刘挽现在活着。

比之于刘挽和刘彻默契的在为霍去病或者所谓的长生不老而努力着,卫长公主是第一个在得知宫内不好的消息时迅速回宫的, 诚然那已然是在上林苑发生变故后的第三天。那会儿满宫都在讨论刘挽的头发在一夕变白, 无数人猜想,其中也包括有人道出刘挽莫不是受到了报应。

结果刘彻已然下达诏令, 公示于天下。直言刘挽得天独厚,因伤怀而一夕白发, 忧国忧民之心,天地可见,日月可表。因而刘彻再一次给刘挽加封食邑三千户。

额,如此的诏令下达后谁都傻了眼,一时竟然不能确定刘彻是在肯定的向天下人昭示,刘挽安好无恙,也不许任何的妖言落在刘挽的身上,亦或者刘彻是在借机给刘挽封赏呢。

毕竟科举一事,改法一事,桩桩件件刘挽办得那叫一个漂亮。

先前刘彻没有封赏,众人还在想,刘彻竟然不给刘挽赏,实在过于奇怪了吧。

好嘛,他们大可不必如此的着急,瞧刘彻不就赏赐下来了吗?

但这样的诏令也让众人意识到一点,刘挽真的年少白头了。

至于其中的内容,打听的人明了其中,打听不到的人也只能收手。

第一时间卫长公主立刻进宫,当真瞧见刘挽那一头青发已然全然泛白,卫长公主惊得冲了过去,观刘挽眉宇间的冷然更浓,不禁担心的问:“到底都出了什么事?你的头发怎么会?”

刘挽当时第一眼看到自己的白发时也愣住了,没有人知道,她亲眼看到108个人在她的面前为她断了气,为她与上天交易,那对她的冲击有多大,那一刻她是有多悲痛又有多么的无力。

她想挣扎的告诉他们,她不要他们用命换命,终是无果。

在那样的时间里,她无力的等待,像是过去了万万年,再醒来,青丝变白于刘挽来说,和那108条人命一比,完全不值一提。

刘挽不放在心上,却有无数的人都放在心上。

每个人见到她的头,都在不由自主的感叹,感叹于刘挽怎么会这样。

那些经历,那些痛,那些悲,刘挽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说。大抵这一头白发更能体现刘挽的所有情绪。

“姐姐,除生死之外无大事。”是的,从前刘挽觉得,人只要有一口气在,没有任何问题。如今这个想法更是根深蒂固。

生命才是这个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而有那样一群人,舍他们最珍贵的一切,只为了救回刘挽,无怨无悔。

卫长公主握住刘挽的手,心知是不可能从刘挽这儿得知细节,宽慰于刘挽后,卫长公主想去寻卫子夫,或者刘嘉,或许能让她们告诉她,到底都出了什么事。

只是卫长公主心里依然不放心,走出刘挽的院落时回头看上刘挽一眼,刘挽坐在窗下,望着天空,卫长公主知道刘挽的心情非常的不好,需要更多的时间静一静,但此时望天的刘挽让卫长公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悲痛,刘挽背负得太多了。

卫子夫粗略那么一提刘挽的事,卫长公主听得一愣,脱口而问:“这么大的事母后怎么能不告诉我?”

刘嘉在一旁道:“若非二姐瞒不下去,我们所有人都不会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