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汲黯(2 / 2)
“还有一份礼。”霍去病像是变戏法一样,从袖中给刘挽又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刘挽哭笑不得的伸手接过,一边打开一边问:“为何最近一直送我礼物?”
霍去病答得那叫一个天经地义:“为了哄我们泰永开心。”
一句话成功让刘挽的动作一顿,最终刘挽还是低下头继续打开礼物,只见里面竟然是一个扮鬼脸的霍去病的木雕,乍一看刘挽愣住了,随后反应过来也是忍俊不禁。
霍去病要的正是刘挽的笑,“对,我们泰永就应该像现在这样,因瑞雪兆丰年而欢喜,因久别干旱降雨而乐,因我一个鬼脸而喜上眉梢。独独不该背负他们变得不高兴。他们所愿意为之牺牲的你,从来都是爱之世间,爱之世人,因世间万物而欢喜,因世人而欢乐的你。要是他们知道你因为他们而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天有灵也不会安息的。泰永,我们希望你能一直高兴。哪怕明知道我们倾注在你身上的重担压得你或许会喘不过气来,依然希望你能高兴。我会一直哄你高兴的。”
话说着指向刘挽拿在手里的木雕,那可是他呢。
年少时霍去病也曾这样哄过刘挽的,扮一个鬼脸。但后来怎么说也是长大了,怎么能一直的孩子气,倒是不再那样了。
可是霍去病记得,当初刘挽见他扮鬼脸时可开心了。
别的人霍去病是断然不愿意让他们看到自己这样的一面,但霍去病想给刘挽留下那样的一个自己,想要刘挽知道,他一直都在,一直的哄着刘挽。
刘挽伸手紧紧的握住手掌般大小的木雕霍去病,重重的点头道:“我知道,谢谢表哥。”
这一声谢落在霍去病的耳朵里,霍去病相当不客气的道:“跟我还道外了吗?”
刘挽的心情需要时间来平复,这一点谁都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人在她面前都谨言慎行,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又让刘挽伤心。
可他们那样的小心翼翼反而让刘挽更难受。
霍去病将这样一根簪子送到刘挽的的手里,还有一个木雕鬼脸霍去病,无一不在跟刘挽声明,她可以一时的低落,但她不应该一直的低落下去。刘挽本是热爱这世间,热爱生活的人。那些为刘挽死去的人,何尝不是因为刘挽的热爱?
这些牺牲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刘挽,他们所希望的是延续刘挽的生命,只要她像以前一样,怀揣对世间,对世人的爱活下去。她的欢喜,她的悲痛,都是因为她像一个他们尊敬的人。
“好,不道外。”刘挽得了礼物,也想起了每一回安夫人望着她的眼神,或许在安夫人的心里也将刘挽美化了吧。
新年过后,三省六部制确认,与三公九卿并用,这样的结果怎么说呢?感觉好像又被刘挽摆了一道呢。
他们总以为改官制是要废除所谓的三公九卿,只推行刘挽提出的三省六部制呢。结果刘挽却非常明确的告诉他们,并不是哦。
与之而来也就确定官品,这个没什么问题,分品级,大家也才能知道所谓的高低。
然而这三省六部,尚书省尚书令,领左右仆射分管六部,啊,这是实权不假。中书省中书令两位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侍中两位,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别的还好说,门下省竟然还有封驳之权,这是刘彻所能容的?
在这一点上刘彻何尝不是也有他的思量,一开始和刘挽讨论门下之权时,刘彻对这门下侍中的权力也不太满意,审查诏令,他一个皇帝的诏令还得要审查吗?还得有封驳之权,那不是凌驾于他这个皇帝之上了?
刘彻的不乐意刘挽懂得,也不得不提醒刘彻,“父皇很清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大汉而言,朝廷下发的所有诏令都关系重大,父皇纵然英明神武,也并不代表父皇永远不会错。设立一个可以约束父皇的错,不让父皇犯下不可弥补之大错的机构,不让天下为此而损失惨重,不应该吗?”
这样的话听来,刘彻稍稍能接受,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若是门下侍中都是如汲黯一般公正之人,他们所言皆为家国天下,非为个人,父皇还会觉得难以接受?”一提起汲黯,刘彻不得不承认一点,汲黯这样的人虽然很是气人,但有这样的一个人在,何尝不是刘彻的主心骨。
因此刘挽提出朝廷需要这样的人并没有错,朝廷确实是很需要。
刘挽长长一叹道:“父皇自有容人之量,否则汲黯这些年每每气得父皇跳脚又怎么可能活到现在。能容一个汲黯的父皇,怎么可能容不下另一个汲黯一样正直的人?”
对刘彻,必须得先肯定,刘彻绝对是个能容人的人。正因如此,门下侍中的存在,他们的权力也得刘彻赋予,刘彻也该赋予。
“后世但论及秦皇与父皇,秦皇设三公九卿,父皇设三省六部,比之于秦皇的一言地,您直接赋予臣子审查诏书,封驳之权。纵然曾经的丞相也有这样的权力,都没有说到明面上,可您明明白白的昭告于天下,难道不是像天下人证明,您的气度海量,远胜于从前的皇帝们?”刘挽是懂得怎么让刘彻心动的,不就是比一比,比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