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4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王怜花也觉得可惜。当年皇后联合邀月、怜星姐妹,把王云梦打成重伤,狼狈出城,王云梦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听到有人提起皇后,就有些咬牙切齿,王怜花耳濡目染之下,焉有不记恨之理?

王怜花心想:“早知这小子心里藏着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当时我就和贾珂等他一等了。到时贾珂当着皇帝的面,先揭穿吴明的阴谋,再揭穿“墨玉夫人”的阴谋,皇帝知道自己被皇后的弟弟,戴了好大一顶绿帽子,岂会放过皇后和太子?

他二人纵使能够保住性命,皇后和太子的位置,也一定保不住了,太子毕竟是皇帝的儿子,皇帝不会舍得把他贬为庶民,但皇后就只能搬去冷宫了。世上哪还有比一夕之间,从九天之上堕入烂泥之中,谁都可以过来踩上一脚的遭遇,更能打击一个人?唉,真是可惜!”

他侧头向贾珂望去,见贾珂脸上无甚表情,眼中流露出难过之意,不由生出几分忏悔来,心想:“我真是太坏了。贾珂把那小子当成朋友,在这里伤心那小子的遭遇,我却在这里幸灾乐祸,太不知道体谅他了。嗯,这不就是同床异梦吗?这绝对不行!”于是握住贾珂的手,用拇指指腹,在贾珂的手背上,轻轻地抚摸几下,以示安慰。

贾珂侧头看向王怜花,王怜花立马露出悲伤之色,把贾珂看得直乐,无声地道:“你这表情也太浮夸了吧!”

王怜花一笑,无声地道:“你懂什么!我这是感情发自肺腑,太过真挚,小小一张脸承载不了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才显得有些浮夸。总而言之,你知道我的心意就好了。”话一说完,脸上又露出悲伤之色。

贾珂虽知王怜花和谢麟根本没什么交情,更不可能同情谢麟的遭遇,王怜花只是在装腔作势,但是王怜花这般装腔作势,都是为了他,贾珂心里十分受用,忍不住一笑,捏了捏王怜花的手。

王怜花给贾珂捏了捏手掌,不禁一笑,挠了挠贾珂的手掌心,忽想:“其实谢麟未必是最后才决定把这个秘密告诉贾珂的,说不定他听说韩延死在了密室里以后,没想到韩延是自杀的,以为韩延是被别人杀死的,觉得杀死韩延的凶手,实在太可怕了,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想要把这个秘密告诉贾珂。

但是我是“云梦仙子”的儿子,那小子没法确定我的立场,而且知道我妈和皇后有仇,他信任贾珂,却没法信任我,那七八天一直在权衡利弊,迟疑我是否可信。他最后也没有想好,要不要信任我,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赌这一把,但是老天不让他赌,所以没让他遇到我和贾珂。”

九幽侯见他俩神色有异,却也不以为然,一心只想赶快回答完了他俩的问题,好让他俩去救卫凤娘,自顾自地道:“他没有找到贾珂,但是他这一举动,引起了监视他的人的注意。“墨玉夫人”想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就把谢麟和他的随从都抓了起来,换成了“墨玉夫人”自己的人,然后给谢麟施了一番酷刑,向他逼问韩延的一些秘密。

我听“墨玉夫人”说,谢麟武功不行,骨头倒是真硬,被她折磨得生不如死,还是一个字都不肯说。后来“墨玉夫人”找了一个人,对谢麟的脑袋做了一些手脚,让他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才问出了我刚刚告诉你们的这些事,再详细的事情,就问不出来了。没过几天,谢麟就变成了一个傻子,智商堪比三四岁的小孩,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了,更是什么都问不出来了。”

贾珂见九幽侯说起谢麟从前经历的种种苦难,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当真越听越怒,恨不得现在就抓住九幽侯的双颊,把他的脸撕成两半。但是现在还不是暴露身份的时候,贾珂强压怒火,声音平静地道:“你说“墨玉夫人”与你合作以后,有义务把这些事告诉你。你们达成的是什么合作?”

九幽侯心下迟疑,斜眼向卫凤娘望了望,想到适才卫凤娘倒在他面前的情形,只觉王霸雄图,荣华富贵,都不如这小小女子的性命重要,说道:“你们既然知道谢麟,应该也知道慕容博吧。他这一脉,祖祖辈辈都以兴复大燕为终生之志。

我也姓慕容,和他关系虽远,但算是同一个祖宗,我的祖辈也曾经想过兴复大燕,只是没有找到机会,到了我这一代,我还没来得及成亲,没来得及生子,就中了剧毒,成了废人一个,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儿子了。

我去世以后,我这一脉从此绝代,我的家产不能便宜外人,当然得交给和我一样姓慕容的人。我本来是想要交给燕子坞的,但是慕容博在十三年前造反被抓,燕子坞被朝廷围剿,慕容博的儿子下落不明,也不知是死是活,我只好把我的家产,交给九秀庄了。九秀庄的庄主,其实是我的侄子,他有九个女儿,知道我没有孩子,就把最小的女儿过继给了我。”

贾珂心想:“这个最小的女儿,就是慕容九了。难怪当年她是自己过来的。”

九幽侯道:“我对这件事并不热衷,帮别人养孩子,有什么意思,而且我这里不适合养孩子,所以那女孩虽然过继给了我,但平日还是住在九秀庄中。

我本来没把这女孩放在心上,后来“墨玉夫人”又来找我,希望我能加入她们,日后她的儿子登基为帝,我的女儿就是皇后,慕容家就是皇亲国戚。

她还向我保证,到时慕容家的男丁,人人封侯拜相,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能把西泥国打下来,她可以把西泥国赐给慕容氏做封地。

我听了这话,颇为意动,问她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她跟我说,她知道我祖祖辈辈,常年在中原活动,各地都有我的家仆,她需要这些人。而且她还需要钱,来收买朝中官员,所以希望我能拿出三百万两银子给她。

我虽然不缺钱,但也不愿拿三百万两银子打水漂。她见我不愿意,又跟我说,先暂时给她一百万两银子,余下的银子,日后再给她也不迟。最后我只给了她三十万两银子,跟她说好,等她儿子认祖归宗,重新当回皇子了,我就把余下的七十万两银子给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