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22、123章(1 / 2)
第121、122、123章
往事不可追。
只要一想起上辈子的事, 肃王心里就充满了苦涩。
不想再看赵毅洋洋得意的脸,肃王冷哼了一声,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了一句话。
“别在这儿逞口舌之能了,难道还想听本王夸你牙尖嘴利, 不输永兴坊卖豆腐脑的刘大娘吗?赶紧养好伤吧, 勇毅侯, 本王还等着你继续带兵打仗, 为本王开疆拓土呢。”
永兴坊卖豆腐脑的刘大娘早年丧夫,靠着在永兴坊卖豆腐脑, 一个人扯三个孩子长大, 为人泼辣豪爽,年轻时, 更是被街坊邻居们戏称为“豆腐西施”。
上辈子,肃王就经常带着赵毅他们这些部将去刘大娘那儿吃豆腐脑。
沈清然也说过,京城那么多家卖豆腐脑的铺子,就只有永兴坊刘大娘的这家豆腐最鲜嫩可口,味道最好。
可惜, 后来刘大娘病故, 豆腐脑铺子传到了她的长子手中。
肃王再带着沈清然过去吃, 豆腐脑的味道就变了。
虽然刘大娘的长子再三强调,他卖的豆腐脑都是按照他娘教的方法,一比一还原制作的,还是原来的配方, 原来的味道, 没有任何改变。
沈清然笑了笑, 面色如常地吃完了手里的豆腐脑。
之后,肃王再提议带沈清然去吃豆腐脑, 沈清然却怎么都不肯去了。
肃王也是想了很久才想明白。
或许,变的不是那碗豆腐脑,也不是那个卖豆腐脑的人,而是他们的心境。
感情好的时候,就算吃的是一碗平平无奇的豆腐脑,也堪比山珍海味。
感情淡了,甚至是感情没了,就算天天龙肝凤髓地吃着,也是味同嚼蜡,食之无味。
“勇毅侯?”
轻声念叨着这个封号,赵毅的表情很是古怪。
“这是我死后,王爷给我追加的封号吗?”
赵毅记得很清楚,上辈子,直到临死之前,他都没能封侯,只是领了一个镇国将军的一品武官衔。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还是因为上辈子获封大将军之后,赵毅领到新送来的朝服,一看前胸和后背那大大的麒麟补子,顿时满脸嫌弃。
太丑了。
张牙舞爪的,一点儿也不威武霸气。
相比之下,杜平章这个辅国将军虽然只是二品武官衔,级别比赵毅更低,但是朝服上的狮子补子就很精神,看得赵毅心里酸溜溜的,各种羡慕嫉妒恨。
也不知道是谁设计的图案。
赵毅都想去找他好好说道说道。
其实,这也不能怪设计朝服的人,三品武官朝服上豹子补子和二品武官朝服上的狮子补子,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照葫芦画瓢,就能将这些威风凛凛的动物描摹下来。
唯独一品武官朝服上的麒麟补子没有实物对照,只能根据各种神话和传说,凭空想象。
而在神话传说中,麒麟乃是当之无愧的瑞兽,头部呈现龙相,可头上却只有一只角;脖颈呈现猊相,可颈上却有五彩鬃毛;身体呈现鱼相,可身下却有强壮四肢;腰腹呈现蜃相,可腹下却无致命逆鳞,故而得名“四不相”。
按照这个描述来绘制麒麟,制作出来的一品武官朝服,威风凛凛,自带气场,绝对称不上丑,只是不符合赵毅的审美罢了。
更准确的说,是不符合沈清然的审美。
赵毅就曾经听同袍们说,沈公子在私下里抱怨过一品武官的朝服上麒麟绣得跟凶兽似的,威严有余,宽和不足,一点儿也没有瑞兽的可爱劲儿。
得知沈清然对一品武官朝服上的麒麟图案不太满意后,赵毅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再看自己的朝服,更是越看越不顺眼。
只是,很可惜,赵毅最后根本没来得及向已经登基即位的肃王建言,重新制作一品武官的朝服,就在被派去平定宁王叛乱时不幸战死沙场。
赵毅死后。
肃王念在他追随自己南征北战多年,劳苦功高,追封他为勇毅侯。
因为赵毅没有成亲,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爵位还是由他的大侄子继承的。
说来也是巧,当初,肃王给战死沙场的赵毅拟定封号时,肃王一下子罗列了好几个,“英毅侯”、“勇毅侯”、“诚毅侯”等等。
是沈清然在这些封号之中,一眼就选中了“勇毅侯”这个称号。
还说赵毅勇猛无双,世人皆知,“勇毅侯”这个称号,和他最堪配。
肃王觉得沈清然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
这是沈清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干政。
之后,沈清然再没有对国家大事提过一句建言,甚至,肃王想要和沈清然聊聊朝局,听听沈清然的意见,沈清然也是兴致缺缺,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
很多时候,肃王也很无奈,虽然他贵为天子,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但是在喜欢的人面前,他还是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最好能像这世间所有的普通夫妻一样,互诉衷肠,说一些不方便对别人说的话。
可惜,沈清然根本不愿意给肃王这个机会。
“勇毅侯就勇毅侯吧,挺不错的。”
上辈子,赵毅南征北战这么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死后,还能获封侯爵,光宗耀祖,即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他也有脸去面对赵家的列祖列宗了。
“怎么?给你封了侯你还不满意?”
自从高祖皇帝建国,就没有再封过一个异性王,封侯,算是平民百姓能获封的最高爵位了,不仅光宗耀祖,福荫子孙,就算是青史之上,也能留下他赵毅的名姓,甚至还可能有一篇单独的列传,记载赵毅的生平和功绩,就这,赵毅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谁稀罕!”
不就是封侯吗?
赵毅还真不在乎。
说难听一点,就算是被封了侯,也是赵毅应得的,不要说得像是肃王的恩赐一样。
“话先不要说得那么死。”肃王冷哼了一声,好心告诉赵毅。“勇毅侯这个封号,可是清然替你选的。”
想起这事,肃王心里都忍不住酸溜溜的。
赵毅何德何能,竟然能劳动沈清然亲自替他挑选封号。
听到肃王说,“勇毅侯”这个封号,还是沈清然替他选的,赵毅瞬间改变了态度,整个人都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
“怪不得我一听勇毅侯这个封号就感到亲切,原来是清然帮我选的,我们俩,果然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就算上辈子没有在一起,这辈子,他们也会在一起。
这不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是什么?
肃王可不喜欢听这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一阵黑,就像是打翻了颜料盘,特别难看。
赵毅一个人傻乐了一阵,忽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忍不住开口询问道:“王爷,方便告诉我,上辈子,我死之后,清然过得好吗?”
肃王板着脸,表情难看。
如果可以,肃王一点儿都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上辈子,赵毅死后,沈清然过得好吗?
这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让肃王感觉特别无地自容,同时,也对沈清然更加愧疚。
“他过得并不好,对吧?”
看肃王这么难看的表情,就算肃王一个字都没说,赵毅也能猜出答案。
因此,赵毅也更加心疼沈清然。
“王爷,你不要怪我说话难听,上辈子,清然跟着你,受了那么多的苦,这辈子,你就高擡贵手,放过他吧。”
赵毅本以为,自己这番话说出口后,肃王会勃然大怒,甚至会和他反目成仇,他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实在不行,他就带着沈清然离开,去一个肃王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地方隐居。
谁曾想,肃王只是愣了愣,随后就露出了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来,语气苦涩地说道:“我知道。”
肃王早就决定不去打扰沈清然的生活了。
不是不爱了,相反,肃王自认喜欢沈清然,不比赵毅喜欢沈清然少,只是,他重生的时间太晚了,沈清然已经先遇见了赵毅,他也早就娶妻生子,在这种情况下,相见不相识,或许才是他们俩这辈子最好的结局。
“好好养伤吧,清然还在北境,等着你去接他回来。”
扔下这句话后,肃王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赵毅的营帐。
回去的路上,肃王吹了一路的冷风,脑子愈发清醒,又忍不住想起了一些上辈子的事。
那些痛苦的回忆,反复在他脑海里出现,一遍又一遍,不停折磨着他。
今天晚上,他估计又没办法睡上一个好觉了。
上辈子,肃王萧以牧斗赢了所有的兄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终于坐上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高位。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一系列的误会,沈清然和萧以牧彻底离心离德,不愿意继续和他在一起,所以自请离开。
萧以牧没有同意,他以为,沈清然只是在和他赌气,等过一段时间,沈清然气消了,他们还能和好如初。
为了让沈清然在宫里住得舒服,萧以牧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好好修缮了自己儿时居住的破旧宫殿,改名长乐宫,赐给沈清然居住,之后,各种奇珍异宝,更是隔三差五就流水一样地往长乐宫送。
沈清然伤了身子,御医说,如果不好好调养,很可能有损寿数。
萧以牧翻遍了自己的私库,什么人参、灵芝、虫草,不管多珍贵的草药,都毫不吝惜地往沈清然那里送。
可即便是这样,萧以牧最后还是没能长长久久地留住沈清然。
十年后,沈清然死在了长乐宫。
死时,没有给萧以牧留下一句遗言,只妥帖地安排好了一直伺候他的小太监。
那个小太监,就是幼时被爹娘卖入秦楼楚馆,“年老色衰”后无处可去,只能挥刀自宫,进宫当太监的檀奴。
沈清然心疼檀奴的遭遇,向萧以牧开口,把人调到了自己的长乐宫,还给他改名为“桃笙”。
就这样,桃笙在长乐宫照顾了沈清然十年。
沈清然死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桃笙,萧以牧赏赐给他的金银珠宝,他全都留给了桃笙,只希望自己死后,桃笙能离开皇宫,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有了这些钱财,足够桃笙后半辈子一世无忧,平安顺遂了。
听到沈清然的死讯时,萧以牧正在文德殿批阅奏折。
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禀报,说沈公子没了。
萧以牧闻言,好半天都没能回过神来。
原来,人在伤心过度的时候,真的会反应不过来。
萧以牧想要站起身,却一次次摔回座椅上,最后,还是在小太监的搀扶下,才勉强稳住了身形,起身往长乐宫赶。
来到长乐宫,看到的就是沈清然无声无息地躺在床上,双眸紧闭,神态安详。
或许,对沈清然来说,死亡才是彻底的解脱。
萧以牧比沈清然的年纪大了快十岁,在此之前,萧以牧一直以为,自己会走在沈清然的前头,他还想着,在自己闭眼之前,一定要给沈清然留下一道可以保他余生平平安安的圣旨,同时,他还要叮嘱早就被立为太子的萧弘嘉,帮自己好好照顾沈清然。
太子仁孝,沈清然又算是他的长辈,相信萧弘嘉不会亏待沈清然的。
萧以牧计划好了一切,唯独没有算到,沈清然会比他更先离开人世。
死时,沈清然都还不满三十岁。
因为常年饱受病痛的折磨,死时,沈清然瘦得厉害,萧以牧一只手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他抱进怀里。
也只有这时候,沈清然才会安安静静地待在萧以牧的怀里。
而不是萧以牧刚一靠近,就忍不住皱眉,根本懒得多看萧以牧一眼。
萧以牧倒是想要和沈清然亲近,只是沈清然每次见他都会不高兴,久而久之,萧以牧就克制着不往长乐宫去,免得惹沈清然不高兴,耽误了沈清然养病。
萧以牧本以为,自己坐拥天下,富有四海,完全可以照顾好沈清然,但事实却是,他不仅没能照顾好沈清然,反而让沈清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被人下毒谋害。
下毒的人,是后宫一个不受宠的嫔妃。
萧以牧都记不得这位嫔妃的名字和长相,竟然就让她害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
可想而知,查明真相后,萧以牧会有多愤怒。
萧以牧没有问这位嫔妃为什么要下毒谋害沈清然,直接将她赐死,之后,又去向皇后,也就是为他生下嫡长子的结发妻子魏静姝兴师问罪。
面对气愤到快要失去理智的萧以牧,魏静姝没有一句辩解,很干脆地认了失察之罪,承认自己没有管理好后宫,不配当皇后,更不配当国母。
但是,魏静姝也表明,沈清然估计早就已经存了死志,对一个一心求死的人,她能做的,很有限。
萧以牧何尝不知道,沈清然被下毒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了好几年,沈清然这么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有人对他下毒,但是沈清然选择了默不作声,甚至是帮忙遮掩。
不然,以萧以牧对沈清然的看重,只要沈清然表现出半点不适,萧以牧早就派御医给沈清然好好检查身子了,也不至于让沈清然中毒越来越深,拖到最后药石无医,英年早逝。
萧以牧生气归生气,理智还在,知道沈清然的死怪不到魏静姝头上,也没有责罚魏静姝,只是夫妻俩的感情从此之后愈发冷淡。
沈清然死后,萧以牧变得更加勤政,他曾经答应过沈清然很多事,可惜绝大多数,都没能做到,以后,也没机会去做了。
萧以牧想,至少他还可以当一个好皇帝,让沈清然不至于对他太过失望。
萧以牧也确实做到了。
他成了本朝历史上人人称颂的明君。
驾崩的时候,萧以牧自认无愧于江山社稷,也无愧于黎民百姓,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死后能和沈清然合葬。
临死前,萧以牧再三叮嘱太子萧弘嘉,一定要让他和沈清然合葬。
萧弘嘉答应得好好的,但是,真等到萧以牧闭眼,萧弘嘉登基即位,什么先帝爷的遗愿,哪儿有当今天子的旨意重要。
为了展示为人子的孝道,萧弘嘉亲自主持了萧以牧的丧仪。
帝陵是萧以牧登基后才开始修建的,一直到萧以牧驾崩之前,才正式完工。
早在十几年前,死去的沈清然就被埋入了萧以牧的帝陵中,丧葬规格,都比照的皇后的标准。
不是没有大臣有意见,只是全都被萧以牧给怼了回去。
萧以牧不是做事全凭自己喜好的昏君,也很少在家国大事上任性,只这一次,不管大臣们怎么劝,他都没有改变主意。
沈清然用的棺木,都是上好的金丝楠木,非皇亲国戚、王侯将相不能用。
萧以牧却想也不想就给沈清然用上了。
虽然早就知道金丝楠木不一定能保证尸身不腐不烂,但萧以牧还是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沈清然最好的。
萧弘嘉指挥着工匠们擡着萧以牧的棺木进入了帝陵中,远远的,就看到了早就停放在帝陵中的一具棺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