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八岁(1 / 2)

加入书签

十八岁

日历翻到二月底时, 暖风融雪,南礼终于有了些春天的模样。

梧桐树上钻出第一棵新芽时,街边的冬青也换上了新衣。

白头鹎双爪抓牢枝桠, 圆乎乎的脑袋动来动去,歪头看看左右,似乎被什么声响惊动, 忽地朝远处飞去。

附中学校礼堂被布置一新, 台上红色锦缎铺陈桌面, 校领导坐在桌后慷慨陈词, 背后大屏上一组醒目的鲜红大字“十年寒窗, 百日高考”,都让坐在台下的高三生生出一股紧迫感。

高中三年飞也似的已经过去六分之五。

距离高考还有100天。

明天将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

不同的数量词汇传递出同一个意思, 高考已经迫在眉睫, 不管用什么姿势, 都必须跨过眼前这座名为“高考”的桥。

乔七心里一阵紧张, 身体坐得笔直,手心慢慢冒出细汗。

昨天班主任老师已经下发一模考场安排。

按照高考模式, 每间考场30人, 高三教室、科技楼以及实验楼的空余教室都安排在内的情况下, 刚好能容纳全部高三考生。

这一次考试座位是按上一次考试名次排序, 理科班在前,文科班在后。

乔七被安排在科技楼一楼, 文科班第一间考场,座次号一。

她的目光偏移到礼堂左侧台下。站在那里的少年肩膀宽阔,脊背坚直, 修长挺拔如一棵风中的白玉兰。

周寻已经换上蓝白春季校服,白色衣身如新雪一般洁净, 浅蓝色领口衬得人更加清俊。

他的上衣领口微敞着,露出里面白色T恤,整个人简单干净。此刻正微低着头,目光落在手里的演讲稿上。

理科班年级轮流坐庄的格局在高二第二学期被打破。周寻手伤恢复后,再没人能撼动他年级第一的名次。

他成为百日誓师学生代表发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寻擡起头,理了一下袖口,将手里的纸页慢慢对折,似乎在为稍后的演讲做准备。

乔七眨眨眼睛回过神,目光挪回台上,正逢校领导激励人心的讲话结束,她跟着其他同学一起鼓掌。

掌声间隙里,坐在旁边的顾念凑过来小声问:“七七,流程还有多久呀?”

乔七看一眼运动手表上的时间,侧头看向她,“不会超过半小时。”

也是这时才发现,顾念的脸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泛起不正常的潮红。

她用手背贴了一下顾念额头,又来贴自己的,两相比较,顾念体温明显比她要高。

乔七侧头看上一眼,班主任苏老师就站在不远处,她小声问顾念:“要不要叫老师呀?念念你发烧了。”

顾念看了一眼台上,摇摇头,“我可以坚持到大会结束。”

“有请学生代表高三十班周寻同学上台发言”的声音突然响起,原本停下来的掌声再复热烈。

一群人朝台侧看去。

原本站在那里的少年步履从容,姿态闲适,像是并没有被刚刚的紧迫气氛所影响,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台。

他低着头,将演讲稿放在桌面,擡手调整话筒高度后擡起头,露出一双清朗眉眼。

等到四周渐渐安静,周寻缓缓开口,干净的少年音像夏日的第一缕轻风,裹挟着些许清爽,略带散漫的语调又让这缕风打个旋儿似的在耳边多留几秒。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周寻。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想法。”

台上的少年一笑,拿起折叠的纸页,“对,原本我该站在这里,将这两页纸上的文字慷慨激昂大声诵读,激励大家,同时激励自己,在最后的一百天全力以赴。”

他将折纸再度放下,脸上的笑还在,莫名让人生出了些可以亲近之意。

乔七握着顾念冰凉的指尖,坐得更直,越过人群去看他。

“但是我想,以我自身经历来完成这件事。其实我和大家一样,眯眼看过凌晨五点半的路灯,收紧领口吹过夜晚十一点钟的冷风,也打着哈欠熬过夜里一点钟的夜。”

原本紧张的气氛略有松动,夹杂着一两声耳语。

校领导席投来愕然目光。老顾准备起身时,又被一旁的校长拦下。

周寻站在台上姿态放松,仿佛日常闲聊般继续说:“我听别人讲过,十班的周寻不看书也能考第一,是天生的脑子聪明。其实不是,你们看,谁的成绩都不是大风吹来的。”

台下响起同学友善的笑声,夹杂着一两句“原来年级第一也在这么努力学习”、“还有文科班的乔七呀,也是特别努力,所以他们考第一我服气”。

一场本该严肃的百日誓师大会,似乎渐渐变了风向,年级第一真的在用自身在做的以及得到的告诉大家,努力的回报。

少年向下压动手掌,待全场安静时严肃了表情,“说回刚刚的话题。我也和大家一样,在高三这一年,来到我的十八岁。”

“十八岁,是一个有挣扎、有思考、有梦想、有冲劲,梦一样的年纪。我们经历了成人礼,踏过民法典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那条分界线,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大人。这一年,也是最特殊最重要的一年。因为我们在十八岁这一年,有了第一次自主选择未来的机会,那就是高考。”

“我们不能选择在哪里出生,不能选择在哪里成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到达怎样的高度,过上怎样的生活。我希望在我的十八岁,做好我的选择,在我的人生中不留遗憾。”

少年眉眼沉着,擡首望向礼堂后方高高雕刻在墙壁上方的鎏金大字,声音坚定如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