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2章 白凤的凤凰鸟(2 / 2)

加入书签

虽太子之位已无望,但朱高煦对解缙仍怀恨在心。

于是,他选择推波助澜。

“解缙定是故意为之,望皇上严惩不贷!”

“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朱高煦一字一顿地说。

“臣亦以为然!”

“皇上务必严惩解缙!”

朱高燧也附和道。

朱棣面色变幻莫测,挥手间,几个锦衣卫冲进大殿!

他冷冷注视着这一幕。

“把解缙关入诏狱,不得有误!”

朱棣沉声命令。

“遵命!”

锦衣卫随即押着解缙,朝奉天殿外走去。

解缙满心绝望。

“皇上开恩,皇上饶命啊!”

“我再也不敢了,请给我一次机会!”

解缙绝望的呼喊回荡在空中。

太子朱高着沉默不语。

朱高炽欲言又止,见朱棣瞪了他一眼,便也噤声。

不久,夏原吉步入。

“情况怎样?”朱棣问。

夏原吉答道:“皇上放心,北方的那些人我已安抚妥当,让他们在驿站安顿,衣食无忧,待恩科大典重启,再给他们一个说法。”

朱棣微微点头。

“此事交由你处理。恩科大典不得再出差池,重新安排,定于三日之后。”

朱棣语气坚定。

此次恩科大典出此变故,朱棣自然不愿再蹈覆辙。

他深吸一口气,脸色阴沉。

“若再有事端,你们知道后果。”

朱棣淡然道:“杨士奇,你们三人协助夏原吉,务必使此次大典圆满成功。”

杨士奇、杨荣等人点头。

“遵命!”

解缙闯下的祸,只能由他们来收拾。

他们心中也难免后悔。

他们深知,若早知如此,便不应让解缙主持恩科大典。

否则,也不会落得如此局面。

恩科大典即将重启,一则为慰藉北方士子之心,二则彰显公正。

毕竟,解缙此番闹剧,确已激怒北方人。

为平息北方人怒火,朱棣毅然下令将解缙囚禁于诏狱。

唯有如此,方能安抚北方人情绪。

朱棣更坦言,他曾为燕王,镇守北方,于情于理,皆需给北方人一个交代。

此事公开后,北方人情绪渐稳。

于是,恩科大典二次重启定于三日之后。

转眼已是次日。

于谦望向太子。

“此次重写试卷,你可有负担?”朱高着忽问。

于谦轻轻点头,眼神愈发坚定。

“你打算以何为主题?”朱高着见状又问。

“上次我写的是包罗万象,让百姓安乐,为官之道。”于谦思索后答。

朱高着微笑点头,“主题不错,但虽有冲劲,却远远不够。”

于谦悟出,此乃太子教他办事之道。

于是,他目光微闪,诚恳求教:“望太子殿下指点。”

朱高着一笑,握住于谦之手,“与其言说,不如亲眼所见,你自会明白。”

于谦一愣,“太子殿下之意是?”

“随我去一处地方便知。”

“不知太子殿下欲带卑职前往何地?”于谦满心疑惑。

“边关的百姓啊!”

听到太子殿下的话语,于谦微微一怔,喃喃自语:“边关的百姓……”

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转向朱高着。朱高着微微一笑,问道:“你敢不敢陪我去一趟?”

“我愿意去!”于谦点头,神色中带着些许波动与复杂,“我一直想知道边关的百姓生活得如何。”

他听说过边关百姓的艰苦,却从未亲身经历过。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决心要好好珍惜。

“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出发吧!”朱高着笑道。

于谦犹豫了一下:“可是明天就是恩科大典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天的恩科大典,你无需参加。对你来说,这次大典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朱高着说着,带着于谦离开了,目的地正是边关百姓所在之处。

此事很快传到了朱棣耳中。他的锦衣卫并非虚设,得知消息后,朱棣愣住了,眼中满是愕然。

“你是说,太子和于谦去了边关?”朱棣问。

一旁的纪纲点头:“回皇上,千真万确!他们确实去了边关长城。”

他的眼神闪烁,满心困惑。

“倘若真是如此,他为何要带一个陌生人去边关?”

朱棣眉头紧锁,心中隐隐不安。

突然,他似有所悟。

“朕若没猜错,明日恩科大典,于谦也会参加吧?”朱棣问道。

“皇上所言极是,明日确有他的考试!”纪纲回答。

朱棣更加疑惑:“但明日便是大典,太子为何要带他前往边关?”

心中愈发不安,他命纪纲派锦衣卫暗中监视。

纪纲即刻行动。

朱棣在殿内踱步,满心不解。

“这小子,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朱棣真的有些看不透了。

此时,朱高着与于谦快马加鞭,迅速抵达边关。

这里的百姓生活困苦,甚至有人被迫做苦力。

他们刚一到,便见一小队人马在此 * 扰民众,乃是草原之人。

“动手!”

“将这些人掳走!”

“他们可作奴隶,可作苦力!”

“此番收获颇丰,几百人,够我们使用了!”

“若献给大汗,定有重赏!”

……

那些外人冷笑连连,一看便非善类,开始对牧民动手。

嗖嗖!

朱高着见状,毫不犹豫,手中瞬间出现一剑。

他一剑挥出,那些人瞬间毙命!

还未明白怎么回事,就已倒在朱高着的剑下!

于谦目睹此景,心中大快。

他又望向那些剩余的敌人,尚有十余人。

他们亦发现了朱高着与于谦。

“你们何方神圣,竟敢阻挠我们的计划!”

“简直是活腻了,就凭你们两人还想保护这些人?”

那些骑马的外敌肆意冲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