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7章 简直是国家的瑰宝(1 / 2)

加入书签

技能:鬼谷剑法,炼药术

装备:渊虹,暴雨梨花针

奖励:焰灵姬,赤练,流沙等。

看罢,朱高着淡淡一笑,深知未来完成更多任务,奖励或许更加出乎意料。

“今后得更努力了!”他心中暗想,微微一笑。

转眼已是次日清晨。

阳光洒进屋内,照在于谦脸上,他揉了揉眼睛醒来。

睁眼便见一旁打坐的朱高着。

他被吓了一跳,猛地坐了起来。朱高着也睁开了眼,笑着看向于谦。

“你还记得昨晚发生的事吗?”朱高着问道。

于谦摸了摸头,一脸迷茫:“昨晚发生了什么?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了?”

他确实不记得,因为昨晚他喝醉了。

朱高着见状,微微一笑:“你昨晚不仅喝多了,还嘲笑了皇上,甚至当着百官的面顶撞了他。”

“于谦,你是嫌命长吗?”

于谦惊愕万分:“我真的这么做了?”

“不会吧?”

他仔细回想,但昨晚的事情依然一片空白。

这时,小鼻涕走进来:“皇上醒了,他让我告诉你,要你写一篇平戎策。”

说着,他晃了晃手中的浮尘。紧接着,几个太监抬着长桌和书本进来,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于谦写平戎策。

朱高着看向于谦,于谦道:“放心,我会写的。”

说着,他拿起毛笔开始书写,但写着写着,他感觉有些不适。

他望向小鼻涕:“有热茶吗?”

小鼻涕无语地看向朱高着:“我第一次见有人在皇上殿里讨茶喝。”

小鼻涕吓了一跳,朱高着却笑道:“行了,你去准备茶吧,既然他想喝,就给他准备。”

小鼻涕点头,很快让人送来一壶茶。

于谦毫不客气。

他边品茶边撰写平戎策,态度极为认真专注。

朱高着旁观,虽未知其具体内容,但从于谦的自信姿态断定,这份平戎策定属上乘之作,若非如此,于谦不会如此胸有成竹。

时间悄然流逝,不久,于谦完成了书写,直接将文稿递给了朱高着。

此时,朱瞻基突然出现,他打量于谦一番,又望向朱高着。

“这家伙还真不简单,竟敢在祖父的殿中讨茶,他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朱瞻基嘀咕道。

于谦未予理会,直接将平戎策呈给太子。

朱高着瞥了朱瞻基一眼,吩咐道:“别抱怨了,我先去看看,你留在这里盯着于谦。”

朱瞻基点头,好奇地打量着于谦,心中疑惑这位被四叔看重的于谦究竟有何非凡之处。

“我真好奇,你到底有何特别,能让我四叔如此看重?”朱瞻基好奇问道。

于谦尴尬一笑:“其实我也不清楚,或许是我运气好吧。”

他略显惆怅地补充道:“太子殿下初见我便对我青睐有加,还好我是个男的。”

说完,于谦轻轻咳嗽了一声。

朱瞻基好奇地问:“那你怎么就不能是个女人呢?”

于谦苦笑说道:“若我为女子,岂不就要嫁给太子殿下了?”

“哈哈哈哈!”

两人在奉天殿偏殿内相视而笑,朱瞻基亦觉此人颇为有趣。

……

在奉天殿内,老爷子身着黑衣,轻揉眉头,显然刚起床不久。他注意到朱高着走近,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于谦的平戎策已写成?”朱棣瞥见朱高着手中的奏折,缓缓问道。

朱高着点头,递上奏折。朱棣好奇地打开,细细阅读于谦的平戎策。

他读得津津有味,眼中渐渐有了神采,目光闪烁。他突然站起,这突如其来的激动令熟悉他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朱棣向来冷静自持。

他再次审视平戎策,又翻阅了几页。朱高着默默旁观,深知于谦的这份策论必有建树。

让于谦前往边关考察民情,显然是明智之举。若非此行,于谦或许难以写出如此深刻的平戎策。

老爷子眼神变幻,望着手中的平戎策,缓缓抬头,长叹一声,心中感慨万千。

朱高着紧跟其后,目光紧锁。

朱棣终启唇:“未料至吾之年岁,犹能遇此人物!”

他复望朱高着。

“好小子,福气不浅呐!”

“难怪你对于谦如此推崇,他确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朱棣再瞥朱高着。

“有时不得不承认,你的眼光胜我一筹,于谦此人,绝不平凡!”

他浅笑,转视小鼻涕。

“传他进来吧!”

小鼻涕颔首。

“此番我做恶,你为善!”

“你应懂我意?”

朱高着苦笑应允。

“好啦好啦,不就是配合演出嘛,我懂!”

朱棣瞪其一眼。

“你这混小子!”

此时,于谦步步踏入。

至屋中,他重跪于地。

“草民于谦,叩见皇上!”

“吾皇 ** !”

于谦叩首,神情肃穆。

朱棣审视他,复观平戎策。

“互市之事,朕于朝中已屡议之!”

“关外与大明,矛盾重重!”

“他们求铁,我们拒售!”

“我们求马,他们亦拒!”

“仅以牛羊毛皮换些医药!”

“如此小事,值得朝廷大费周章?”

朱棣眉梢轻颤,演技大开。

“吾以为你是栋梁之才,军事高手!”

“竟献上互市这等陈词滥调,哼,也不过如此!”

于谦跪立,傲然回望朱棣。

其眼眶泛红,显然朱棣之言触动其心。

他缓缓道。

“边患自古皆然,皇上岂会不知?!”

“以边关将士之命筑长城,远不如以天下民心为长城,更为稳固!”

朱棣内心澎湃。

于谦确是非凡之才!

他的话语,正中朱棣心意。

试想历代 ** ,若能将民众之力筑为长城,何愁国家不兴,百姓受苦?

于谦所言,分毫不差。

朱棣内心澎湃,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演着戏。

于谦愈发激动:

“边境互市,由朝廷主导,可大大减少掠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