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4章 太子谋略,双塔山风云(1 / 2)

加入书签

徐滨答:“皇上言此次下山只为三万靖难遗孤,别无他意,亦无复位之心,只求大明皇帝释放那些遗孤。”

朱棣沉吟:“说得动听,可他比我年轻,我怎能全信?且如何确认楼上之人确是建文?”

徐滨举起一物:“此乃建文皇帝托我转交,您一看便知。”

朱棣接过,乃一张盖有玉玺印章的黄纸,印章较之前更为清晰。

他目光大盛,呼吸急促:“真的是他?楼上那人真是建文?”

“朕等了许多年,他终于现身了!”朱棣此刻确信无疑。

毕竟,玉玺关乎国运,岂会轻易落入他人之手。

玉玺不可能为他人所得,唯有建文独掌。

唯有他能携带此玺。

朱棣亲手触摸,玉玺尚带湿润,其上印痕清晰,一切已昭然若揭。

……

朱棣确信,楼上之人必是建文无疑。

他心中激荡,眼神闪烁,轻叹一声,感慨万千,言语间略显迟滞。

他望向徐滨,问道:“你告知他,这些年他过得可好?居所、饮食如何?”

徐滨答道:“建文帝已遁入佛门,成为和尚,皇上无需忧虑,他绝不会再觊觎大明江山。”

朱棣半信半疑地看着徐滨。

徐滨坚称:“此乃建文帝托我转达,我绝无虚言。”

朱棣道:“若他愿意,你可问他是否愿归。若归,朕将赐他一座大皇宫,让他安居其中,甚至可封他为太上皇。”

此言一出,盖聂与朱高着皆不由自主地望向朱棣。

朱高着心中暗叹,深知父亲心意深重,所求甚多。

以建文之事为例,若真为他建宫,实则仍是囚禁,断不会让他离宫半步。

朱棣此言,实则囚禁之意,唯有将其留在身边,方觉安心。

无论何事发生,皆如此。

他绝不会杀害建文。

若真如此,他将背负弑杀大侄子的恶名。

这对大明而言,绝非幸事,更何况他身为大明皇帝。

他的一举一动,都将震动天下。

朱棣并不愚蠢。

他不会重蹈建文当年的覆辙。

他远比建文明智。

建文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毕竟,杀害自己的叔父,定会遗臭万年。

朱棣心知肚明,他清楚自己的行动方向和目标。

此时,他望向徐滨。

“他此次所求仅一事,便是请你释放那三万人。只要你释放他们,他便不再现身,也绝不会再危害大明!”

徐滨详述道。

朱棣听后,稍作沉默。

“我可以答应他,但他必须见我,此事没得商量,你去通报!”

朱棣平静地说。

徐滨微愣,最终点头。

“既如此,我便去传话。”

言罢,他眼神一闪,随即前往双塔山第十层。

而朱棣坐在那里,但很快站起身来,目光炯炯。

“走,你们二人随我上山!”

朱棣淡然下令。

盖聂惊讶:“可您不是答应建文帝不见他吗?难道真要上山?!”

朱棣:“此事绝不简单,要想彻底弄清,绝非易事!”

“皇上认为此事复杂?!”

他缓缓问道。

“正是!”

“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有此感,我能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

朱棣淡声道。

朱高着:“父皇英明!”

言及此处,他眼中亦泛起波澜。

众人毫不犹豫地继续向上攀登。

他们穿过了第二层、第三层。

朱棣内心依旧难以平复。

他深知,每上升一层,便离上方的目标更近一步。

这份认知让他的内心涌动着波澜。

不久,他们便抵达了第六层、第七层,直至第十层。

而当朱棣踏入第十层的瞬间,他不禁微微紧张。

他缓缓推开门,步入其中。

然而,就在这时,无数银针从四面八方疾射而来。

叮当作响!

盖聂反应迅速,身形快如闪电,猛地冲上前去。

他手中的渊虹剑瞬间出鞘,强大的剑气呼啸而出,与银针激烈碰撞。

银针纷纷落地,无一伤及朱棣。

这便是鬼谷传人的实力。

在鬼谷派训练时,盖聂便常遭此等突袭,如今应对自如。

他面色平静,紧握着剑,注视着一切。

银针尽数落地,第十层空无一人。

朱棣与朱高着等人皆冷冷地环视四周。

“看来找到建文绝非易事,这显然是个陷阱!”

朱高着面无表情地说道。

突然,轰隆一声,外面的门紧紧关闭,将他们困在第十层。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棣等人心中一沉。

然而,朱高着已迅速恢复冷静,默默观察着四周。

“你导演了这一切,不就是为了引我们来双塔山吗?现在为何不敢现身相见?!”

朱高着淡然开口。

闻言,盖聂与朱棣皆看向他。

“你早就发现了不对劲?!”

盖聂问道。

朱高着微微一笑,未置一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