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功过任由后人评判(2 / 2)
卫庄闻言一愣,不解其意。朱高着微微一笑,反问道:“若是你落入深渊,又当如何?”
卫庄一时语塞。朱高着继续道:“别忘了,他可是活了三百年的怪物,轻易难以致死。万丈深渊虽险,但他定能生还,这是我的直觉!”
卫庄沉默片刻,终未再言。既然太子殿下如此断定,那不良帅很可能并未身亡。
“罢了,你也无需多想。他若再现,我们自会知晓。眼下,我们还是各安其职吧!”朱高着说道。
朱高着微微一笑:“此刻,那不良帅必定不敢轻举妄动,这段时间定能平静。”
……
卫庄闻言,轻轻点头,现状确实如此。
一时之间,四周陷入沉寂,无人言语。
此刻,老人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好了,你也别太操劳,现在最重要的是休息,年后或许还有重任交给你。”
老人面带微笑,语气和蔼。
卫庄闻言,点头回应,他明白太子的心意。
年关很快过去。
郑和步入大殿,奉天殿内一片宁静。
在这寂静的环境中,人们不禁望向这位大明功臣。
郑和下西洋,彰显大明国威,此举对大明确有诸多益处,亦是朱棣一直以来的心愿。
他深知,必须让大明日益强盛。
年关将至,奉天殿内,朱棣辗转难眠,思绪万千。
无人知晓他的心思,片刻后,他轻轻挥手。
一旁,一道身影悄然浮现,正是盖聂。
他望向朱棣,面露疑惑。
“睡不着啊,此刻实在难以入眠,这样吧,你随我去个地方。”
老爷子突然开口。
此言一出,盖聂微微一愣。
他凝视着大明皇帝,不解其言下之意。
“皇上,您欲往何处?”盖聂问。
“我想去的地方,乃是诏狱。”老爷子忽然说。
此言一出,盖聂稍愣,随即恍然。
“莫非,您此行只为见建文?”他试探着问。
“正是,无论如何,我都要再见他一面。年关将至,他终归是朱家人。”皇帝答。
盖聂闻言沉默,终是点头,遵从朱棣之意。
“既然如此,我随你同往,如此方为安全。”他忽道。
朱棣点头,这正是他让盖聂同行之考量。
两人缓步离开奉天殿,边走边谈,相谈甚欢。
但朱棣忽皱眉,似有话说。
“我有一事欲问,不知你是否知晓答案……”他启口。
“皇上但说无妨,我所知必言,绝无隐瞒!”盖聂答。
“我只想问,你觉得建文的余党是否已尽除?”皇帝突然问。
此言一出,四周骤静。
未几,盖聂沉默良久,终摇头。
“此事我知之甚少,但皇上无须忧虑,此刻我心中明了!”
“世间难免有漏网之鱼,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便无大碍。”
朱棣急忙接口:“倘若他们不安分呢?又当如何应对?!”
盖聂稍作沉默,真不知从何说起,心中却似有千言万语。
朱棣见状,微微一笑。
“无需客气,但说无妨,你我之间何须见外。”
片刻后,朱棣大笑,重重拍了拍盖聂的肩。
盖聂如今的实力非凡,更是鬼谷传人。
随即,盖聂不再迟疑,细细道来。
“我的意思是,建文既已被擒,那些靖难遗孤是否可以赦免?赦免他们对大明亦有益处。”
盖聂略一犹豫,继续说道:“我认为唯有赦免天下,方能成就真正强者,成为超越嬴政的千古一帝。”
言罢,朱棣眼神 ** ,目光闪烁。
“超越嬴政的千古一帝吗?”
他喃喃自语,心生向往,这始终是他的追求。
他最渴望的是与父亲交谈,若父亲仍在,定要让他看看自己将大明治理得日益强盛,永乐盛世便是明证。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他的首要任务便是赢得朱元璋的信任。
这极为难得,也难以实现,至少目前如此。
“罢了,无需多言,过往云烟,我绝不承认,若建文当年真对我们下手,史书上的结局亦不会两样。”朱棣平静地说道。
正如他所言,一切确如他所想。若时光倒流,他仍会做出同样选择。忆及当年在顺天府,生死悬于一线,又有谁曾为我们求情?
朱棣轻声道:“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后人评判吧。”
……
老爷子沉默,于他而言,再多言语亦是徒劳。他坚信功过应由后人评说,且他从不后悔,永远不会。
若时光能倒流,他仍会坚持己见,再次面临抉择,他亦会如此。因为他深知,身为大明皇帝,他别无选择。
微风拂过,他的面容略显变化,深吸一口气。
“年关将至,你我再走一趟,我想去见见建文。”老爷子缓缓道,眼皮微微跳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