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太子的威严,两位王爷心生畏惧(1 / 2)
朱棣猛地睁开眼,厉声道:“当真?!”
朱高着肯定的回答:“确然,此事我亦有责,若非我激他,他不会至此!”言罢,微微一笑。
老爷子闻言,一时愣怔,未曾料到儿子竟真如此行事,迫使建文毙命。
大火或许能掩盖一切 ** ,但朱棣深知,建文之死与这儿子脱不了干系。
他再度沉默,心思难测,最终目光落于儿子身上。
“你可想过此举后果?若他日面对太祖高皇帝,你将如何自处?!”朱棣质问道,眼中波涛暗涌。
“无虑,真至那一刻,我亦无所畏惧!”朱高着笑答,年少面容上无丝毫惧意,更无朱棣心中的忧虑。
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淡然,令朱棣一时难以看透,开始觉得自己与之相比,狠劲甚远不及。
谁又能揣度他内心的真实所想,最终,朱棣沉默不言,仅轻轻挥手。
“罢了罢了,你无事在身,退下吧,让我独自静一静。”
朱棣缓缓说道。
目睹此景,朱高着无奈地叹息,他深知父亲心思,此事始终难以释怀……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不久便离开了奉天殿。
刚迈出殿门,他便遇见了一人。
此人手持长剑,身影孤寂,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气息。
此人正是盖聂,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朱高着望向盖聂,轻拍其肩。
“去吧,此刻你该进去劝劝老爷子,他心情不佳。”
朱高着微笑道。
盖聂略一沉默,神色间似有隐情,朱高着尽收眼底。
片刻后,朱高着自己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开口:“你是否觉得我过于狠绝?”
他突然问道。
盖聂神色微变,一时语塞,犹豫不决。
朱高着见状,微微一笑。
“无论你心中所想如何,无论结果怎样,我该做的事必会去做。因为此事迟早要有人去做,若非我,也必是他人。”
他再次微笑,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表示自己不会后悔,即便重来一次,选择依旧,因为建文之命,别无选择,必除之。
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建文不死,朱棣的皇位便显得颇为尴尬。
且建文尚年幼,若此刻不死,
日后即便离世,心中恐也难安。
他若不愿或不敢动手,那便由他这个儿子来代劳。
---
朱元璋托梦,日常惊扰朱棣!
此刻,盖聂沉默不语,但仍心存忧虑。
“你若如此行事,世人将如何看待你?必将背负千古骂名,此举似乎欠妥!”
盖聂本不欲多言,但此事重大,不可不提。
一旦隐瞒,后果难料,麻烦重重。
故而,直言不讳更为妥当,毕竟建文之事,非同小可。
见老人轻轻摇头,笑道:
“于我而言,毫不在意。世事纷争,必有牺牲。”
他微微一笑,继续前行,吩咐道:
“罢了罢了,你且去陪陪父皇,他心情不佳,你去探望一下吧。”
言罢,他缓缓步入奉天殿内,身影很快便消失在视线之外。
盖聂目睹此景,嘴角微颤,心中五味杂陈。
此行恐怕凶多吉少,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前去。
尽管心中无奈,却也义无反顾。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步入奉天殿。迈进殿门的刹那,望见朱棣的身影,他不禁微微迟疑。
无人知晓他内心所想,但他确信朱棣内心正经历挣扎。若无挣扎,朱棣不会呈现如此情态。
不久,他缓缓走近,凝视着皇帝,一时踌躇,不知该言语还是沉默。
此刻,朱棣忽然一笑:“你出去又进来时,太子定与你交谈了几句吧?”
盖聂略作沉默:“太子殿下确实说了许多。”随后,他将太子的话语详尽转述给大明皇帝。
朱棣听后一愣,旋即淡笑,轻轻摇头:“未曾料到,此时此地,他竟能说出这番话,我确不如他。”言语间,略显感慨。
盖聂再次沉默片刻,道:“太子此举,或许狠辣,但未必非坏事,皇上不必忧虑。”
他迟疑着继续:“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怕说了皇上不悦。”
朱棣微笑,摆手示意无妨:“此时此景,无论何事,但说无碍。”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淡淡笑容,静候盖聂下文。
盖聂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下定决心,既然皇帝已表态,他亦无需再隐瞒。
“我认为,无论是何人之争,难免伤及至亲,唐朝、宋朝,皆是如此。”盖聂言道。
此言一出,令人心生寒意,的确如此。
此时此刻,任何 ** ,皆难逃黑历史之嫌,此乃无法磨灭之事。
盖聂洞若观火,唯有他敢于直言不讳,换作他人,恐早已命丧黄泉。
朱棣听后,微微沉默,若有所思。他轻轻摆手,示意盖聂离去。
“罢了罢了,你且退下,让我这老朽之人,独自静一静。”朱棣缓缓说道,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盖聂没有再多言,转身离去,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待盖聂离开后,朱棣独自一人留于此地,渐渐入睡。他本心绪不宁,却不知何时已陷入梦乡。
梦中,他身处奉天殿,更令他惊讶的是,其父朱元璋竟也立于殿中。
朱元璋手中紧握一把绣春刀,缓缓走向朱棣,目光紧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