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赤穗破秽存心田(2 / 2)

加入书签

这是重生的启程。带着在尘歌壶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在深渊之战中幸存下来的渺茫希望,一队队人,沉默而有序地踏上归途。他们的背影融入提瓦特尚未散尽的硝烟,也融入了重建的洪流。

理萌的身影出现在璃月新港的规划图前。巨大的沙盘上,代表道路、港区、能量节点的模型星罗棋布。他不再是尘歌壶里那个专注于一亩三分地的农业专家,而是整个提瓦特复苏蓝图的“种田大师”。

“坎瑞亚遗址的土壤,中和净化初步完成,”他指着沙盘上一片标记着特殊符号的区域,声音沉稳有力,“‘星穹一号’种子已到位。”那是他在尘歌壶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结晶,融合了现代杂交技术的精准与提瓦特元素力的玄妙,是能在最贫瘠、曾被深渊玷污的土地上扎根的希望之种。他推广的整套农业体系,正以璃月新港为起点,如同生命的脉络,向四方辐射。

在他身边,是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团队。枫丹工程师拿着精密的水文图,稻妻雷能专家调试着微缩的能源转换矩阵模型,须弥学者计算着跨城邦交通网的最优路径。璃月新港的雏形正在海边崛起,巨大的吊臂挥舞,枫丹的模块化建筑技术与稻妻雷樱驱动的能量核心完美结合,效率惊人。一条条道路的规划线,如同血脉,将蒙德、璃月、稻妻、须弥等城邦重新连接起来。新的能源矩阵节点,如同星辰,点缀在提瓦特的地图上。

而在新港边缘,一座崭新的、白墙黛瓦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静怡的学校。朗朗读书声第一次取代了战争的喧嚣,从敞开的窗户流淌出来。

首堂课,静怡亲自讲授。

她站在讲台前,身形依旧纤细,但脊背挺得笔直。孩子们面前摊开的,是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尘歌壶求生录》。静怡翻开扉页,指尖拂过那一行苍劲有力的字:

“知识是绝望中最硬的锚。”

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回荡在教室里:“这本书里记录的,不是英雄史诗,而是在黑暗里摸索、在绝境中求生的每一个普通人的智慧与坚持。”

她翻开教材。插图页上,没有华丽的风景,只有朴实无华却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张是理萌设计的、利用虹吸原理和元素力驱动的简易滴灌系统草图,线条简洁却蕴含着生存的智慧;一张是静怡亲手修复的古籍残页,虫蛀与焦痕旁是她娟秀的补注,墨色新陈交织;还有一张,是一块沾染着暗褐色印记的星银矿石,那是一位远征军士兵用生命从层岩巨渊深处带出的样本。

孩子们看得异常专注。一个曾因静怡身材矮小、戴着眼镜而偷偷模仿嘲笑过她的男孩,此刻小脸涨得通红。课间休息时,他低着头,捧着一个用新采的琉璃百合小心翼翼编成的花冠,走到静怡面前,声音细若蚊呐:“静怡老师……对不起……这个,送给你。”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晶莹剔透的琉璃百合花瓣上,也洒在静怡温和含笑的眼眸里。她接过花冠,轻轻戴在头上。这一幕,恍惚间与尘歌壶那片在冥想中因她心绪而绽放的琉璃百合草地重叠。无声的道歉与敬意,在花香中悄然传递。

提瓦特的阳光,终于不再是硝烟缝隙里的奢侈品。它慷慨地洒在璃月港外新开垦的试验田上,泥土散发着净化后特有的、混合着青草与雨水的清新气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