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7章 知客道长(2 / 2)

加入书签

吕一问道:“这里主殿倒是别于其他,并不是三清四御,这也算是一桩见闻。”

道长听闻面露得色,“林道友慧眼,我们这主殿供奉的乃是秦时李郡守,李冰。”

关于李冰,吕一倒也在典籍中看到过,李冰父子治水修建都江堰。却没想到还有伏龙观享受香火供奉,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凡人。

那知客见吕一吃惊,又道:“这中殿还供奉着二郎神像。”

这个也不多见,但比一凡人正常多了。

“后殿供奉的乃是道德天尊。”

吕一点头,总算遇见熟人了。

知客笑而不语,起身,命人撤去茶水。

“林道友若无事可随我去中殿、后殿上炷香。”

及至中殿,吕一发现自己又错了,这里是李二郎,而非杨二郎。

到了后殿,这次倒真的是道德天尊。

知客道长说道:“林道友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但还是难以理解这里为何供奉凡人是么?”

这正是吕一心中所想。

那知客道长又道:“这里是离堆之上的至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都江堰。林道友,来来来。”

道长请吕一来到一处平台。

“您看,这里是宝瓶口这里是飞沙堰。”又指着远处的河海间道:“那里是鱼嘴。”

吕一听得一头雾水,不知这道士要说什么。

知客道长示意吕一不要急。

“锦城地势低,而岷江高。在此之前,十年九涝,而到了枯水期却又无法引河水灌溉。”

吕一点头,这也是沿江流域的普遍问题。

“这鱼嘴是修建出来的金刚堤的前端,把岷江分流为内江和外江。”

李多九忍不住插言道:“这就让一部分水流入内陆来灌溉之用!”

知客道“施主答对了一半,这里内江窄而外江宽;内江深而外江浅。施主只说了丰水期泄洪的功能,到了枯水期,河面水位下降,由于内江深它可以分到六成水,外江分四成。倘若水位进一步下降,有可能所有水流都经过内江,从而保证了灌溉所需。”

这时吕一也不得不赞叹:“妙啊!”

“丰水期外江宽内江窄,内江外江四六分水,等到枯水期反过来,内江外江六四分水。”

知客继续道:“不错!正是如此。从此锦城沃野千里,旱涝保收。”

唐超道:“可是如果在丰水期,内江分得的四成水还是太多又当如何?”

“呵呵呵,是这样,看我们下方这个河道。”知客指着离堆下方的一条窄道,“若是江水过大,多余的水会从这里流回外江。”

“这,不会从外江倒灌内江么?”

“这条河道的河床很高,丰水期帮忙泄洪,枯水期内江水也不会流向外江。此处取名飞沙堰。”

“妙啊!”吕一再次赞叹。

李多九的水上经验丰富,但也被都江堰的巧妙折服,“妙是妙,就是这河道堆积泥沙清理起来却是难了。”

知客摆手,“这都江堰的高明之处远不是分水这么简单,还自动分沙。”

李多九不禁皱眉,难以置信。

“看得出,施主很懂水运之事,那你该知道,这里外江比内江更易堆积泥沙。”

李多九点头。

知客继续道:“这外江泥沙占了八成,而内江只占两成,这就是二八分沙。”

“我们的目的就是外江水浅,而内江水深。而这些泥沙加固了外江河床。至于分入内江的二成泥沙在撞到离堆时会产生回流会把大部分泥沙甩入飞沙堰,只有少部留在分凤栖窝,定期清理就好了。”

知客道长讲完,四下无声,唯有江流冲击着离堆隆隆作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