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章 医改再次深入(1 / 2)

加入书签

凤凰城市卫生局会议室内,市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县区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在座。

杜逢春主持召开全市卫生系统专题电话会议,核心议题为传达国\/务\/院《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精神并部署落实工作。

会上,杜逢春逐字宣读文件全文,同时就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具体工作要求作详细传达。

会议着重强调文件中明确界定的 “我国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福利事业” 这一核心定位,明确要求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机构自主权,确保其切实享有劳动人事调配权、业务建设决策权、经营开发管理权及工资奖金分配权。

此外,会议指出,该文件深入贯彻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 的指导精神,明确鼓励各级医院通过 “以工助医、以副补主” 模式,拓宽创收渠道,弥补政府投入缺口,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随后,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各单位负责人围绕改革落地难点展开深入交流。

县区卫生局代表普遍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 “扩权” 后可能面临人员调配经验不足、创收渠道单一等问题 —— 凤南县卫生局局长提出:“我县乡镇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仅能满足基础诊疗,若要开展‘以副补主’的创收项目,既缺专业人才,又怕分散诊疗精力。”

对此,杜逢春当场明确回应,将向市委、市政府、市组织部、市劳人局申请、协调,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 “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培养计划”,旨在年内为各县区输送兼具诊疗与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鼓励各区县、局属单位引进全能型人才、大力培养现有人员双轨并进的模式,另外积极锻炼、提拔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现有人才,努力开展和推进低风险、高适配的创收项目。

市属医疗单位方面,以市人民医院院长魏忠仁、工人医院院长曹建军为代表的小组,结合自身医院实际提出具体设想:“扩大工资奖金分配权,加大绩效奖金向临床一线的倾斜力度,但需明确‘创收收入用于公益服务’的比例要求,避免出现重效益轻服务的倾向。”

会议随即进入创收资金的分配比例问题进行全面讨论,但因各自地域所处位置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比例自应不同。

最后达成共识,各医疗卫生机构创收资金投入诊疗设备更新、公共卫生服务及医护人员公益服务补贴的具体分配比例、分配方案,因地制宜设定后,需报县卫生局审批后报市局备案方可执行。

会议最后,杜逢春作总结部署,要求各单位在 十五日内完成本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初稿,经县、市卫生局审核后于 十一月底前正式汇总编发。

同时确定十二月初启动 “改革试点”工作,选取两个县区、三所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重点检验自主权下放后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

会议还明确建立 “协调、调度、检查、纠偏” 机制,由市卫生局联合相关部门组成督导组,定期核查改革推进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整改,确保改革始终围绕核心目标推进。

散会前,会议秘书处同步下发《改革任务分解表》,将 “扩权事项清单”“创收规范细则”“人才保障措施” 等 12 项重点任务明确至具体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为后续改革落地划定清晰路径。

会后,杜逢春留下了两位副局长、以及工人医院的曹建军和人民医院的魏忠仁,他们要讨论市区的试点。

“说说吧?试点定在你们哪一家?”

魏忠仁先开口:“工人吧。”

曹建军紧随其后:“人民吧!”

杜逢春看到两位副局长抿嘴笑,气的一拍桌子,“没开玩笑!”

曹建军和魏忠仁也笑的眉目含情。

曹建军赶紧开口:“我们也没开玩笑!不然就让中医院?”

“中医不行,那就妇幼保健院也不错,发展势头正猛!是个后起之秀!”

杜逢春端起水杯想喝水,一时没忍住差点把杯子扔出去。

“正经点儿!市里这个试点,我希望是个正面形象!”

两位副局长不敢再笑了,只能盯着两位院长一本正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