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2 / 2)
李平阳苦笑了一声:“我就是怕他们以为我是伤心坏了在闹着玩,若我想真的随军,要做的肯定比那些男孩儿们麻烦得多得多。”
王希蕴闻言,想了想,没有立刻拒绝:“您想让我做什么?”
李平阳抿抿唇,似挣扎了片刻才道:“若想要随军,起码得做出些成绩来,但我不知该做什么,我看到玉儿的手记里有说您精明善策,便想向您讨教。”
王希蕴没料到是这个缘故,思考了一下,捕捉到了其中奇怪的一个点:“陈督尉的手记里写到我了?”
好奇怪。
李平阳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王希蕴,点点头:“玉儿的杂物早就送了回去,我将他的手记看了很多遍。”这件事对她来说还是个打击,李平阳深呼了口气,“其中有提及您,说您聪慧精明,画技非凡。”
李平阳没有告诉王希蕴的,是其中还有一张王希蕴的像。
知子莫若母,李平阳就算先前不知道,看了那本手记后只怕也明白了自己儿子对姑娘存了个什么心思,再想到齐弈年带回来的木盒中,除了照例给她们四人的绒花外还多了一支,一开始还不清楚是给谁的,看了那本手记后也就知道玉儿原本打算给谁了。
只是李平阳没打算将那支绒花拿出来,一方面是看出来了王希蕴无意,就算拿出来也未必肯收,另一方面是人都走了,何必再给人家姑娘负担呢。
只是儿女私情上不谈,既然玉儿都说了王希蕴聪慧善谋,若能得到她的指点,不怕自己在军事上没有前程,就怕人家不愿意跟着她闹。
王希蕴此刻也在犹豫,按理来说,李平阳既然有了这个打算,那就是打着瞌睡给她送枕头,只要李平阳能有些许成就,她就有了向皇帝讨兵权给李平阳的筹码,齐弈年的胜算能从十分降到八分。
可若她只是一时怒极的冲动之言呢?若她失败了呢?做不成只怕会延误军情,那可是大罪。
可要是什么都不做,那就干脆洗洗脖子等死吧。
一条路必死,一条路很大可能死,王希蕴两厢对比,得出了结论——怕个屁,干就完了,大不了死。
擡眸,看向已经微微失去希望的李平阳,王希蕴眼底泛起笑意:“夫人既然有此鸿鹄志向,我又岂敢不从?”
李平阳闻言面上浮现出光亮,朝着王希蕴深深行了一礼。
王希蕴忙将她扶起来,只道:“夫人不必急着谢我,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一是时间紧迫,二是,我们没有人手。”
只凭她们两人,就算死只怕最多也只能带走两个月延人。
李平阳闻言却道:“大人不必担心,陈府上还有两百杂役,这些人完全听我凋令。”
两百人,已经够一支合格的小型伏击队伍了。
王希蕴一时有些默然,第一个问题竟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那便来到第二个问题,她们能用这两百人的队伍做什么。
王希蕴同李平阳来到了陈梧川的营帐内,陈梧川的尸体已经搬走了,守卫也只以为李平阳是来看丈夫遗物的,并未阻拦就放了她们进去,里面有舆图和沙盘等,还有数本兵书,足够王希蕴参考。
既然是李平阳的第一仗,且她们的人手不足,那就不要抱着什么剿杀大片敌人的想法,干脆利落且效用大便够了。
王希蕴没读过兵书,也没指点过战场,看着桌上的沙盘一时看不出名堂来,便先叫显然触景伤情的李平阳去休息,给她一段时间来思考学习。
既然暂时看不懂地图,王希蕴就先放下,去翻一旁的兵书,就着兵书对照着地图一点一点学习分析。
她本就聪慧机敏,恰这几本书中还有分析当年月延与大齐战争的,给她提供了很大的参考。
王希蕴看着兵书,正看到当年初慎大帝率兵统一原本地处月延的几大部落,当年的疆域划分和现在还不一样,有几处战场正处在而今的缓冲地带内。
王希蕴看着初慎大帝的手法,又看了看现下月延军队的分散程度,突然有了个想法,只是她也是半吊子水平,不能看出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便叫了李平阳过来同她一起。
“我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王希蕴给李平阳打好了预防针,在地图上划了几道,又翻出兵书上写的几句话。
“您看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