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2 / 2)
她的孙子从小就知道心疼她这个奶奶,她心里高兴得很呢。
王洋左手一碗,右手一碗,把那个有大半碗玉米粥的放在奶奶面前,然后放下自己的碗,坐下来。
老人一双慈爱的眼睛一直跟随着这个年轻的身影,直到他坐在自己身边。
“奶奶快喝粥吧,一会儿该凉了。”
“好,好,你也快点喝,锅里的粥都是你的,决不让赵奶奶家的羊跟你抢,呵呵呵。”说着老人便笑出声来。
“哈哈哈,奶奶,您笑话我,哼,您放心吧,今天赵奶奶家的羊怕是要饿肚子啦,锅里那香甜的玉米粥全部都是我的了。”王洋一下子调皮起来,像极了小时候顽皮的样子,撅着嘴,哼了一声,手捧起碗猛的大喝一口,惹的老人哈哈哈大笑。
在以前两人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当然也少不了奶奶暴跳如雷的训斥。
那是因为他小时候太过捣蛋,不是追着公鸡拔毛,就是抱着吃奶的小羊羔扎进柴草堆里睡大觉。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竟然在抱小羊羔吃奶的时候,自己也凑到羊奶上吸一口,惹得羊妈妈用羊角抵他的屁股。
最危险的一次,莫过于春天爬硕大的柳树上折柳枝,那一年,他刚上一年级,放学回来,小伙伴们都纷纷爬上村旁的老柳树上,去折嫩柳枝,拧喇叭吹着玩。
爬着爬着他们就开始比谁爬的高,折的柳枝多,那次他确实是爬的最高,折柳枝最多的那个,但是胜出的下一秒,脚下的树枝过细,支撑不了他的重量,咔嚓一下断了,他坠落的时候,手臂被树枝挂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幸好那柳树下都是一堆堆的柴草跺,他才能侥幸的平安无事,不然就可能摔个全身骨折。
有看到的邻居告诉了奶奶,奶奶跑过来的时候,他正坐在柴草跺上看手臂上流着鲜血的伤口,疼的呲牙咧嘴,他看到奶奶被气的发白的脸,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奶奶又气又心疼带着他去看了医生,确定没伤着身体其他的部位,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地着了地。
回到家奶奶用手抹去眼角的泪花,严厉的训斥了他大半天,并且在每天中午,下午放学的时候,她都会站在村旁的柳树下等他,左胳膊上到现在还有一道若隐若现的一条长长的疤痕。
四碗玉米粥,还有奶奶蒸的两个大馒头,再配上奶奶自制的白萝卜胡萝卜条混成的小咸菜,那真是美味只应家里有,外地哪有几回闻。
他想邻居赵奶奶家的羊,今天真的只能喝刷锅水了。
他摸着撑的鼓鼓的肚子,打了个饱嗝,坐了长时间的汽车,周周转转,终于到了这个在梦里都想回到的家。
王洋吃饱了,此刻感觉疲惫又乏累,奶奶让他去睡会,他本来不肯,但终究还是被奶奶按在那个,时刻为他准备的床铺上。
床单,被子,一股阳光的味道,温馨,舒适,安心,他一躺下便沉沉的睡着了,进入了梦乡。
洗刷完锅碗的奶奶,轻轻地关上屋内西侧房间的门,走到东侧房间,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零钱,揣进裤子的口袋里,然后关上堂屋门,再锁上大门,向一公里外的集市上走去。
老人虽然已年近七十,但身体硬朗,脚步健硕,精神抖擞,只看老人的背影还以为她刚满六十岁呐。
古老的村庄,炊烟袅袅,那都是以前的景象了。
新时代的篇章下,这村庄的新瓦房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崛地而起。
越来越多的新房子,让村子的东西两部分就像是南北两极分化一般。
村庄东边一部分是贫困的老屋,西边呢,则是富裕的新瓦房,以村里最为宽阔的一条可以五人并行的南北街为界。
这条大街依旧是那个宽度,但路面却是黄土中泛着红的砖铺路了,大街越往北就越弯曲,自南向北看去,像极了一条爬行的蛇。
这条大街从祖上流传下来的名字叫谷东村大街,这个一半新一半古旧的村子就是谷东村。
据村里的老人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明清时期,这片土地以种谷子为名。
后来出了两个大地主(明清时应该是缙绅地主或是员外吧,不管以前叫什么,现在的村民们就叫他们为地主),这两个大地主都想把这一整个村的土地占为己有。
但是两人财力相当,挣持多年依旧无果,最后两个地主经中间人调解,把村里的土地一分为二。
这一带的村庄原叫谷米村,后来因谷地划分东西两块,乡亲们相互走动时就会指着东西两边的方向说,去谷地东边或是西边的的谷米村。
日久,经人们口口相传就成了今天的谷东村和谷西村。
现今的谷东村、谷西村环绕土地一周都未能看到一粒谷子,因为谷子低产,收割时要耗费过多的人力,脱粒过程繁琐,收入几乎等同于付出的成本。
所以,现在的人们都改成播种易种易收的玉米、大豆、花生、小麦等等的农作物。
这不,这个村因为有几里之外的一座大山相隔,这片片玉米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才苞黄粒满,比其它地方都要晚熟足足一个半月左右。
你瞧,这满地胖嘟嘟的玉米棒,都在摇晃着棕红色的须向人们微笑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