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6 章(2 / 2)

加入书签

城区边缘有很多用大大的广告牌围起来的居民区,横挂着一个长长的大红色条幅,上面有很多字,在奔驰的车窗里,只清晰的看到棚户改造四个大字。

难道在未来的几年之中,这座小城市将要变成高楼耸立的“水泥森林“?

想像着未来小城的模样,乔之羽的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为什么呢

城市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地方,不应该更贴近自然,让人们呼吸更多自然的气息吗?不应该有个舒适的轻松的愉悦的环境吗?

她越想越难过,她揉揉紧绷的额头,生硬的告诉自己,这是大环境的必然趋势,又怎么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有所改变,想的太多,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

可是脑子的思想,有时偏偏不受人的控制,一如此刻,心底被无限放大的忧伤,她不止感叹这城市的命运更为自己即将面对未知的事情而忧心匆匆。

恐惧时不时的会撞击一下她懦弱的心,一股凉意袭来,似有冰天雪地般的寒冷直达心底,糟糕的感觉到了极致,便会抨击出崛地而起的加强版的心脏,它会告诉自己,无论回到家后,发生什么事情她都要坚强,要勇敢,要学着保护自己,给自己打造一个坚实的盾牌。

她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乔之羽了,对别人攻击的话语要学会反击,加油,加油!“她攥紧微抖的拳头,默默的为自己壮胆,给自己脆弱的心增加点强壮的力量。

一个个村庄快速的向后倒退,终点站在人声鼎沸中到来,终于还是到站了,有一些别人的家人,早已停靠在自家的两轮电动车或三轮电动车前,亦或是坐在摩托三轮上等候着。

热情洋溢的欢呼声中,围在公交车周围的人纷纷离去,载着他们等候的家人,欢喜的朝四面八方奔去。

有一个年迈的大叔,背上背了个黑布包,手上提了个黑布袋,独自一个人向乔之羽相反的方向一步一步迈去。

老人并没有像她一样四处张望,他下了车径直的走了。

他不张望,不回头,就这样一路向前。

环顾一周的乔之羽嘲弄地撇了撇嘴角,失望的双眼蒙上了一层白雾,一股委屈涌上心头。

她看着那个年迈的大叔迈着坚定的步伐,她猜想着他应该并不孤独,应该有家里人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而她,则徘徊着,凌乱的鞋底印模糊成一团,刚刚在公交车上给自己加油的勇气,随着距离越发的缩短而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有些气馁的耷拉着脑袋,拉着行李箱一步顿一步,眼前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一股沥青的味道。

新的路面上有几道车轮碾过留下的尘土印记。

踩上全新的路,乔之羽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膛。

接近中午的秋日阳光还保留着一丝夏日的火辣,温热的地面与灼热的阳光互相映衬,沥青的味道愈发浓重,这种味道让人胃部感到不适,有些想晕车的感觉,她强忍着难受,一只手捂住口鼻,一只手拉着行李箱,一路小跑着拐到前面的一条小路。

路边偶有一角土块翘起,顽皮的人们无论老幼都要去踢一下,直到把它们踢到离自己的家越来越远的沟里、田里、草地里,更顽皮的人则会一脚把它们碾碎,用力的狠狠踩去,直至那土块粉身碎骨,然后再愤起一脚踢散开去。

这可怜的土块,被不知是受了谁的气的人们无情的蹂躏。无辜的土块想安安静静的待在“家“里都变成了最奢侈的愿望。

可能它同人类的命运一样,也受大环境所支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更是无从谈起,只能一味的忍受这世界给的屈辱与不公。

悲哀着,自怜着,又挣扎着,坚强的活着,仿佛一生就是这样子的度过,又好像只有这样跌跌荡荡才叫人生,可那些生在富贵家的人的一生又叫做什么?传记?史诗?

近五里地的路程,有嫩黄的小麦作陪,有路边的羊群做伴,更有一排排的杨树当作遮阳伞,她想,其实自己也并不孤独。

陪自己从小一路长大的“伙伴“们还是以前的样子,她的那棵不安的心渐渐变得稍稍安稳了一些。

每个地方都有宽阔的大路,更有很多条隐藏的小径,隐藏一词只是对来这里的陌生人来讲,当地人哪还有不知道的。

大路之所以是大路,那是因为路宽,人多车多,热闹。

小径之所以叫小径,也是因为路窄,人少车也少,相对安静一些。

可这大小之分却也有种种不同层面的含义,涵盖了人的种种品行、人格、素养等等。

如高调与内敛,如开朗与自卑,如君子与小人等等,虽不能一概而论,却又可一概而全。

大小路就如同字面上的正反义词一样,也像是一个双面镜,不同的面则会映出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面容,也可称作为“嘴脸”。

当然这“嘴脸“一词大部分用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而这黑夜白天则又是一个双面镜。“精彩“的人生在昼夜的大小路上也会呈现出四面人生,岂不“精彩绝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