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洪承怪蛋满门抄斩(中)(1 / 2)
第221章 洪承怪蛋满门抄斩(中)
四月初,京畿冰雪消融,北运河顿时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那舰船密集的简直就如同过江之鲫一般,密密麻麻,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每年开春的时候北运河上几乎都是如此繁忙,崇祯朝以前那也是。
皆因京师所需的物资大部分都只能通过京杭大运河来运送,走陆路根本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运输量。
不过,今年与往年却有了一些不同之处,往年那自南往北而来的大多是漕船,今年北运河上的漕船貌似比往年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带着轮子的轮船。
且往年京杭大运河上就连一千料的福船都很罕见,最大的几乎都是八百料的漕船,而今年北运河上那比千料福船还大的巨舰却是多达数百艘。
这是熊文灿调集大量致远商船,把郑鸿逵和王来聘从美洲那边带回来的金银、橡胶、铜和铜矿石全拉过来了。
那财货多的,用堆积如山都不足以形容了,原通州漕运码头,北外城新漕运码头,玉河桥码头那马车都是成群结队,往来不绝,仿佛永远都拉不完一般。
这次光是黄金都是三百多万两啊,若是按大明的比价来算,那就是价值将近五千万两!
不过,朱觉却没在玉河桥码头盯着人卸真金白银。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刚批阅完奏折便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坐上小型致远商船,直奔北外城新漕运码头。
现如今京师的内外护城河上也是舰船如梭,繁忙的如同金陵城一般。
京师的航道还分成了好几部分,一部分是运送铁锭、煤炭、黏土等原材料的舰船走的航道,那是从北运河又或者永定河转东南外城码头;一部分是运送铜和橡胶等的舰船走的航道,那是直接停靠在北运河的原通州漕运码头;一部分是运送粮食和生活物资的的舰船走的航道,那是走北运河、潮白河,而后全北外城东面的漕运码头;还有一部分那是运送城内各种物资和原材料的舰船,走的那都是西面外城的护城河,而后转北外城西面的码头。
朱觉他们就是要去北外城西面的码头,是故,他们这一行出了德胜门水关之后那是往西一拐,直接走内城护城河,转西外城内外护城河直抵北外城护城河。
这条航道倒是快,总共也就十多里不到二十里,不一刻钟,他们便抵达北外城新漕运码头了。
此时,这里停靠的中型致远商船都已经多大两百多艘,宋应星、宋应昇和王徵等那都跑这边凑热闹来了。
朱觉看三人站码头上貌似正兴致勃勃的商议着什么呢,不由走上前去好奇道:“良甫,你怎么也跑过来了,造船厂那边不正忙着的吗”
宋应星和宋应昇跑过来倒是可以理解,皆因西北外城正在建炼铜厂,这事就是他们兄弟两负责的,铜矿石都到了,他们自然要来看看。
王徵也跑过来那就有点让人无法理解了。
这会儿冰雪刚刚消融,八十艘小型威远战舰和那艘试制的小型镇远战舰都要试水,橡胶到了之后那五百艘小型致远商船和四百艘中型致远商船也要全部开始组装了,按理来说王徵应该在造船厂忙得脚步贴地,这家伙这会儿竟然有空跑这边来,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王徵闻言,连忙拱手躬身行了一礼,随即细细解释道:“陛下,这边不是在建橡胶厂吗
这次足足九百艘拼装的致远商船同时投产,需要的密封条和密封垫太多了,我们又没存货,通州城那作坊里那点设备根本就赶不上趟了。
是故,微臣听闻后续大批橡胶送到了,就过来看看,看这边的橡胶厂什么时候能投产。”
这造船需要的密封条和密封垫着实多得很,如果论斤算,好像几百斤上千斤一艘船没什么,但是,论数量又或者论长度算,那确实有点吓人。
比如,密封条,哪怕小型致远商船,那最少都需要上万米长的密封条,密封垫的个数也是论万来算的。
而一台蒸汽机就需要几个密封圈而已,一台锅炉最多也就需要几十米长的密封条。
是故,造船用的密封条和密封垫跟造蒸汽机和锅炉用的密封圈和密封条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通州城里那个只能算是个橡胶作坊,造蒸汽机和锅炉用的密封圈和密封条那是绰绰有余,造船用的密封条和密封垫却是根本赶不上趟。
朱觉闻言,微微点头道:“嗯,这个朕也考虑过了,是故,这边的橡胶厂投入的人力比炼铜厂还多,京营将士足足投入了上十万,还有数千匠户帮忙。
还好,这橡胶厂,除了锅炉大一点,其他设备都不大,厂房建个丈许高也就差不多了,比民房也高不了多少,建起来也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