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关于南极(1 / 2)
南极因其神秘莫测的环境,衍生出了许多传说,薛月也大致做了一些了解。
纳粹南极基地传说:传说称华夏民国27年纳粹德国向南极派遣了“新施瓦本兰”科考队,目的是寻找能逆转时间、赋予雅利安人超自然力量的“地球轴心”。有说法认为纳粹在南极冰盖下建造了代号为“211基地”的超现代化城市,配备飞碟制造厂等设施。二战末期,25万德军精锐和54艘U型潜艇逃往南极,企图在此延续“第四帝国”。华夏历民国35年美国“高空降落行动”中,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称遭遇了“未知飞行器”袭击,这被阴谋论者视为美军与纳粹或外星飞碟交火的证据。
另有史前南极人传说:华夏历36年,在南极半月海滩发现了一具被称为“南极女士”的头骨,其与华夏历46年在北极跪地洞穴发现的古人类遗骸存在相似性。有观点据此推测,史前人类并非从非洲起源并逐步南下演化,而是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是1万年前从南极半月海滩分布到北极阿拉斯加的古人类,这暗示着史前一万年可能存在一个能航行南北极的古文明。
还有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传说:有一种说法认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位于南极大陆。大约年前,地壳变化使大陆分离,南极原本在更北的温暖地区,有许多人类居民,他们就是古代亚特兰蒂斯人。后来地壳移动,南极被卷入地球南端,亚特兰蒂斯城也被厚厚的冰层掩埋。不过,大部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柏拉图关于失落王国亚特兰蒂斯的记录是虚构的。
再有 南极外星人基地传说:外星生命观察者斯科特·沃林声称,通过谷歌地图发现南极洲海洋中有一些形状醒目的奇怪物体,且部分区域图像模糊。他将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图像与最新图像对比后发现,整个区域已处于水下,这些物体之间距离很近,看起来像是人造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外星人水下基地的一部分,但未得到证实。
这些都是已有记载的,但是还有些有待求证的。
薛月也是早早的在心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关于路线的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南极探险队科考乘船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破冰能力、科研设备、舒适性等因素。
“雪龙2”号:华夏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采用双向破冰能力设计,船首和船尾均可破冰,能以2至3节航速连续破除1.5米厚的冰层,还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是华夏开展极地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可满足多学科科考需求。
而“雪龙”号:华夏第三代极地考察船,具有b1级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雪。配备了现代化的航行、定位和导航系统,可搭乘科考队员120人,长期承担南极考察站物资补给运输、科考队员交替和南北极大洋调查等任务。
另有 “极星”号:米国的着名极地考察船,船长120米,宽25米,排水量吨,可以突破6米厚的冰层,具备强大的破冰能力,能深入极地冰区执行科考任务,为美国的极地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为重要的“海达路德南森号”:这是星球上第一艘由混合动力驱动的极地探险船,具备pc6抗冰等级,可在极地破冰航行,稳定性好。船上有专业的科考讲师、极地生态学家,还设有极地科学中心等,能为科考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且全外舱设计,超过50%房间自带阳台,舒适性较好。
再说 “白濑”号:岛国于上世纪建成的南极考察船,为单体破冰型,满载排水量吨,经济航速15节,续航力海里,自给力38天。船上设有海洋测绘、水文气象、地质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室,可搭载2架ch-53运输机等,能满足多种科考需求。
综合以上考虑,薛月也是选择了“雪龙号”。
再结合华夏最新的北斗导航系统改造而成的,利用夏家的造船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部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南极极寒风暴天气,增加了安全可靠性能,这也是为了更加对船员负责的初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