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五章 振武上将 撮合搭手(1 / 2)
1913年4月27日。
铁帽子胡同,大总统府邸。
“我看我这大总统也不要做了,趁早让给那疯猴子,免得什么时候被人家摸上了门,斩去了脑袋!”
袁世凯这几天,心情真可谓是极度郁闷。
前脚想软禁谈判团,就被人家生生打脸,只凭百人,便从号称铁桶般的四九城中逃出升天。
后脚又被杨猛混入城中,接连刺杀诸多中层官员、逼迫议员自爆,将栽赃南方派之事搞了个真相大白,让北洋政府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简直就是把袁世凯的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偏偏手下这批骄兵悍将,个个低头不语,平日里吹的震天响,可真遇见那杀星之后,连他的踪迹都捕捉不到,任由人家在京城中来去自如,虽然抓到了一些南方密谍,可看起来也不过是些杂鱼,简直是无能至极,
“大总统莫要生气,眼下虽暂时停战,可也不过是缓兵之计,那帮书生若因此疏忽大意,我等必然不会放过良机,届时打他个措手不及,或许比眼下这般对峙效果更佳。”
自袁世凯宣布暂时停战后,段祺瑞和冯国璋便匆匆赶回京城,不过此刻看起来,脸上却并没有丝毫气馁,反过来安慰袁世凯,生怕他气急攻心,再一病不起,整个北洋集团恐怕都会陷入混乱……
袁世凯自坐上大总统的位置后,便热衷于每日进补,如今已胖得跟球一样,眼睛肿得只剩下一道缝隙,身上百病缠身,若非武门几大宗师每日助他调理气血,恐怕早已卧床不起……
“芝泉此话甚得我心,且让南方蛮子得意几天,待舆论平息之后,再从洪州等南方之地徐徐图之……”
袁世凯看着段祺瑞强硬依旧,不觉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向冯国璋……
“华甫既然已回京城,也不急着赶回江西,这几日广东的龙济光致电,说已经驱逐了程炯明的广东民军,我意任命他为广东都督,如此那些书生党的势力范围,又少一大省……”
众将领闻言,心中虽有些瞧不上那有些暴虐的屠夫,不过此刻北洋政府正处于舆论漩涡之中,他既然能携广东归顺,北方一统天下大势,自然又再次变得明朗了许多……
“大总统英明,那龙济光性格急躁,年轻时为了上位,曾经两次谋害其大哥,可见其权欲熏心,只需许他高官厚禄,必定会对大总统死心塌地!”
说话之人,名为杨士琦,乃北洋军政府的左丞,安徽泗州人,被袁世凯视为谋主,其政治影响力,曾经一度还要超过心腹徐世昌,负责处理北洋军政府的机密事务……
“哦?士琦认为,该给龙济光一个什么官职?”
袁世凯闻言,也深以为意。
杨士琦看了看不动声色的北洋三杰,心中略一思索,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他既已夺得广东,那南方派的民军必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大总统不如封他一个广东都督,兼振武上将军衔,来替他好生的拉一拉书生党的仇恨……”
“好一个驱虎吞狼,此计甚妙!”
一旁的徐世昌,闻言顿时拍手而笑,看似夸赞杨士琦此策,实则却是稀释了振武上将军衔的含金量,避免北洋三杰心生芥蒂……
徐世昌自小站练兵时期,便投靠了袁世凯,乃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是北洋政府中的文官领袖,十分擅长政治斡旋,在北洋集团中经常扮演‘调和者’的角色。
故而他这一发话,北洋三杰虽然对杨士琦有些不满,但想想还是没有公然发难,算是给了文官们一个面子。
“好,那就由钱能训起草任命书,至于那个张大胡子,诸位怎么看?”
解决了龙济光广东之事,袁世凯又将目光放在了关外。
这两天他忙得是焦头烂额,不过昨日听袁乃宽说,张作霖派出手下持重金去了天津,邀请八极门的李书文做辽西军的总教头,他便忽然想起这个大军头,貌似被自己晾在南城外面好几天了……
“那张作霖的地位与龙济光相仿,皆非我北洋嫡系,手上的兵力和军备比广东略有不足,又夹在日俄中间,行事颇为低调,却又不失章法,这种人,反而不能像对龙济光那般一下提拔过甚……”
或许是察觉到刚刚对龙济光的任命,已惹得北洋三杰心中不快,杨士琦对张作霖则用了欲扬先抑的法子,看似在说张作霖,实则却是抬高了北洋三杰的地位,以示对三人的尊重和重视……
果然,听到杨士琦这么一说,就连一向超然的王士珍也点了点头,对他露出了一丝微笑,随后继续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大总统去年刚刚任命他为第27师师长,此番便顺势提高一阶,升他做个中将督军即可,着他回奉天实心任事,离京的时候再赏赐他些淘汰下来的军火,想必也足够他在辽西折腾的了……”
“王兄所言甚是,我等附议!”
北洋三杰虽然名气极大,但在袁世凯的面前,还是恪守下属的本分,这让袁世凯看着心里颇为欣慰,早上还有些恼怒的心情,此刻终于渐渐好了起来……
“行,那一会我便让他过来,眼下京城乱局颇为复杂,还是让他早点滚回关外……”
说到这里,大家不觉轰然一笑,显然都没将那个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放在眼中,却不知道这个被他们轻视的小个子,有朝一日会打败各方军头,成为北洋军政府的陆海空三军大元帅……
会议室外面,李复祯听到里面的哄笑,嘴角忍不住也翘了翘,原本以为这位人主多么威严,不曾想其说话和行事,反倒更像是出身军伍的粗鲁将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