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望尽天涯路·叁拾柒(2 / 2)

加入书签

徐如蓁笑道:“听闻寺中灵验至极,便来求些尘缘之事。”

小僧:“两位施主来的不巧,今日初雪及下,我寺每年今时,不曾外放迎客,除非……”

“除非什么?”

小僧:“除非以此山中雪景,句诗寸句皆可,作出,交由方丈,经许可,便可破例入寺。”

程令时来了兴趣:“这倒是有意思……待我想想……”

他思索良久,试道:“梅花与雪共争锋,谁知人间第一绝。”

小僧连忙记在纸上:“好诗!不知这位姑娘……”

徐如蓁惊异:“这是每人皆作?”

小僧笑道:“正是……这也就是为何能在往年初雪之日入寺之人屈指可数的原因了。”

徐如蓁走至寺外,想到方才行至山顶时,远眺千里,皆披白皑。

京中长街人流来往,清晰可见。千村万落蔚为大观,隐没雪中,路途冰棱高挂,霜花凝结……忽而想到清朝姚鼐的《登泰山记》,不自觉喃喃出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分明是雪覆苍山,却写苍山负雪,仿若赋其生命,点亮雪的光彩。

小僧下笔一顿,轻轻颤抖。复而看了她一眼,离开。

程令时看着徐如蓁,仿佛有什么在眼中流转,汇成一股炽热:“好句!竟不知蓁蓁,文采斐然,程某眼拙,竟不识玉珠,惭愧惭愧。”

徐如蓁有些不好意思:“这……其实并非我自创。”

“哦?那究竟是何等神人,竟能做出此等佳句?”

徐如蓁思索半天,轻叹一声:“是……我的一位老师……曾登山时所作……”

“老师……”

徐如蓁见他还疑惑,连忙解释:“是我幼时所拜,师傅乃云游人士,不辨踪影。”

程令时有些惋惜:“真是可惜……竟未曾一睹风采……”

……好家伙!差点露馅儿,这位“老师”……我也只在书中听闻,哪能真见过?

不久,寺中便有人走了出来,小僧身后还有一位老僧人,小僧介绍:“两位施主,这位是我寺方丈。”

方丈一脸殷切的看着徐如蓁:“这位女施主……方才这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可是您所作?”

“方丈不必客气,此诗乃是我的师父所作,今日所诵,实在无奈之举。”

方丈看她的目光更加热烈:“不知恩师何许人?老朽好久没有听到过如此绝妙之作了……”

程令时:“方丈,可能入寺?”

小僧笑道:“两位施主莫怪!方丈向来如此,两位施主请进!”

折腾许久,终于进了寺。

方丈:“两位施主是求子?”

徐如蓁与程令时异口同声道:“不……”

程令时:“是!”

程令时一愣,转头看她,轻笑道:“未尝不可。”

徐如蓁一时羞恼,瞥了他一眼,向小僧解释道:“我与他还未成婚……”

程令时轻挑眉头:“也就不过半月的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