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纪老现身(七十)(1 / 2)
李忠冷嘲一声,依然不可一世。
他捋了捋胡子,依旧挑衅道:“这也是我太大意了,可碧玉楼我已经派人铲除,你手下已经没有任何势力了,你孤身一人,就算制服了我手下的部将,可是部将手下的士兵依旧听命于我,你根本没有办法从那里全身而退,就算万音尘和你一同去,你们也抵抗不了我的千乘之军。你现在也只不过是狐假虎威,信不信,我一声令下,你们所有人,都会死在这里。”
“将军说得对,碧玉楼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将军在诬陷我的时候,也同样对我的部下下了死手,我的确势单力薄,仅凭我们几个虾兵蟹将,是没有办法全身而退,但是,倘若我有援兵呢?”
李忠怀疑道:“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安国公刚从边疆来京,他绝对不敢带着兵马前来,何况我早已经确认过了,这天下,怎么可能还有人帮你!我苦心经营那个这么多年,兵力、财力、权力,并不输任何人,你根本无法与我抗衡。”
顾疏抬着头,睥睨地看着他,“将军说得对,论兵力财力权力,我们确实比不过您,只是我们比不过你,却是由旁人可以比得过。”
李忠迫切地说:“谁?”
“我。”
一声苍老厚重的声音,远远传来。
一个老人慢慢踱步而来,他衣着朴素,鹤发童颜,身穿简简单单的麻布长袍,简洁朴素,但身上自然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逸之气,一看就不是平常人。
他年岁已大,身旁有一位俊逸的公子,面无表情地搀扶着。
看上去颇像天上的太白星君与童子一样。
他一步一步地走近,虽然他年岁已高,可是脚步依然稳健。
百官见此,皆为震撼,来者竟然是名震天下的纪老。
要知道,纪老是整个隥朝举世无双的人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隥朝历史文化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隥朝的经学史学,终身未娶,茕茕孑立。
无论是京城的国子监,还是乡野的私塾,都有纪老编著的《史经通鉴疏注》。
天下无数学子都将其作为榜样,期望可以得到他的指点一二。
只是他深隐山林,不见踪影,就连皇室都不能随随便便拜访他。
纪老一生正直坦**,他有天下知晓的才名,流芳千古的著作,甚至还有一颗善心。
他虽是读书人,但是著书写作,笔耕不辍,另有皇上奖赏,隐居前将自己一生积蓄全部散尽,为天下贫民百姓施粥布衣,因而就算是民间没有读过书的人,也照样对纪老感恩戴德。
只是纪老近些年深居简出,除非乾坤宴,他从不出现在世人面前。
更重要的是,天下无人不知,纪老这一生,除了天下知名的《祸水檄》以外,无论是著作诗文,抑或是日常说话,从未染指政治,一直专心学问,对朝中大事更是丝毫不过问。
这也是纪老负有天下盛名但是却并不被皇室忌惮的缘故。
眼下,先皇驾崩,圣旨已下,李忠拥兵自重,放言圣旨为假,企图兵力威胁。
文武百官正踌躇犹豫,不知如何该是好。
若遵从圣旨,可顾疏身上的罪名依然没有洗清,若遵从李忠,可他也没有圣旨支持,就算成功也要落一个逆贼的名声。
而现在,两方正是这样剑拔弩张的危机时刻,纪老竟然出现在这里,实在从所未有,令人惊诧。
见到纪老,众大臣们纷纷激动跪拜。
只是他们心中也不免有几分困惑,问出了口:“纪老不是一向归隐山林,不理尘世,您怎么现在会来这里?”
“旧人所托,特来此一趟。”纪老开口,淡淡道。
“纪成舒?您不是从来不参与权力争斗吗,怎么现在会主动帮助顾疏?”
李忠皱着眉头,实在不明白,因为在他的计划中,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纪成舒会跳出来阻挠他的计划。
纪成舒只是一介文人,而且已经归隐山林,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威胁,他甚至可以独占皇位后,恭恭敬敬将他请出来。
只要他愿意答应为自己笼络天下文人,李忠也是愿意按照原先的规格对待他。
只是,顾疏这小子,竟然敢主动拉拢纪老,这样一来,顾疏若是通过纪老得到天下百姓的民心,那他的计划,就要落汤了。
李忠依旧是不甘心,他再一次尝试说服他:“纪老,顾疏身上的罪名没有洗清,又是一个不良于行的人,皇室中有那么多出身显赫,身体康健的,为何不扶持其他人呢?非要帮助顾疏。”
纪老深深看了他一眼,眼神中藏着一种悲戚的厚重,像是隆冬的山野一样,没有生机,一片荒芜。
不知怎的,李忠竟然从那片荒芜中,察觉到纪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恨意。
李忠一愣,正欲探寻那抹恨意,却只望见纪老平淡如水的面容,他心中有了几分狐疑,以为自己看错了。
纪老惜字如金,淡淡重复道:“旧人所托罢了。”
李忠听了这个回答只觉得荒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而已,平白得意些什么,这话分明就是拿来搪塞人的。
纪成舒风光了一世,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哪里来的故交。
李忠心下暗暗记上一笔,只不过面上依旧如沐春风,文质彬彬地说:“那纪老的意思是,你要选择站在我的对立面,是吗?”
纪老并未搭理他,直接漠然地从他身边走过。
李忠脸色都有些发青,老不死的,无礼之至!自己绝对是不会放过他的,一身虚名,半点官职都不在身上,还如此傲慢。
纪成舒走到程执的身边,停了停。
他淡然地说:“我知道她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