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谷场(2 / 2)

加入书签

算算日子,她还有八年,才是三听阙真正的掌权人。

第二个赚钱的方法是萧挽笙这几日上山拣柴禾想到的。

李家村算得上是富裕村,但村长及村里的李家族长没什么说服力,所以常年是接受隔壁村的安排。

隔壁村临近官道,要知道,在古代,交通要塞四个字就意味着经济文化吗,政治方面的重要性。

由于以上原因,李家村在统一打谷上面,没有什么话语权。

要打谷,自然要先有地,萧挽笙把想法说给两人后,他们也非常赞同。

买了两亩平整的荒地,再请人来覆上水泥。

水泥这一步,她们是购买了目前还在榜的小姐姐的配方。

第一步收集黏土和碎砖块,仅仅这一步,两人就几乎走遍了镇子的所有地方,收集到大量的青砖和碎瓦,碎瓷片也占一部分。

第二部是购买生石灰,最后是准备熟石膏,放入大铁锅中翻炒。

最后一步她们花了五天时间,将收集来的砖瓦洗干净,晒干,烘干,最后碾磨成粉。

这样细腻的水泥,在这个世界闻所未闻。

萧挽笙和谢妙妗拿着工具进行搅拌的时候,那大师傅还来请教制作方法。

萧挽笙和谢妙妗一开始就没打算瞒着,不过她们还需要一点好处。

她们将这配方告诉了老师傅,老师傅同意给她们减少费用。

相当于她们只需要管饱工人的饭菜,这两亩地,就放心交给他们。

老师傅带领的工人都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因为她们这小小的举动,给他们带来了出路。

当然这是后话。

完工那日,那老师傅带着她们看收工的情况。

在开工前,双方都明白这是作打稻谷和其他作物所用,所以老师傅提议在周边用上他们的水泥糊糊封边。

萧挽笙和谢妙妗看过,水泥糊糊虽然颗粒大,但胜在价格便宜,镶边处理,既降低了价格,颜色又分明。

作物铺在哪里,被风吹到这里,一目了然。

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萧挽笙和谢妙妗很满意,走之前还送了工人们一些种子和铜板。

萧家的打谷场正式投入使用。

萧目来送过几次食物,他是看着水泥一点点铺就的,也了解她们雄心壮志。

不过现在,他不太明白为什么她们费了那么大劲,花了那么多银子,还要无偿给乡民们使用。

这个主意是谢妙妗想出来的。

“兄长对上坡村的谷场了解多少?”

这可把萧目难住了,萧挽笙调皮地抢答。

“这个我知道,上坡村开的谷场,也是无偿给村民使用的,占地四亩。”

“上坡村出了一个知县,一个亭长,还有一个去年在翰林修书的学士。”

“他们的谷场优缺点很明显,好的呢,是无偿,而且位置适宜,四方村民都可拉着车去晒,去打谷,扬谷。”

“缺点也明显,地方大,但风小,而且经过多年使用,多处开裂,我听村口的大婶说,那地缝里的谷子豆子,收起来都可以打一小袋粉了。”

“还有啊,那里的石子儿也多,过筛多遍,还是需要大量人力去捡。”

萧目听完,抓住关键了。

“因为他们是无偿给村民使用,所以你们也采用他们的优点。”

萧挽笙夸他聪明,谢妙妗又说到点上。

“不知道你们清不清楚一个做生意的道理。”

“要想做大生意,第一步,就是把便利给到顾客。”

“把实惠摆在明面上,先把他们引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