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啊?(1 / 2)
尹沅茵起了个大早。
实为神经衰弱一夜未能好眠,干脆去地里多扛几桶水。
洗漱完毕,涂抹防晒霜,将院子里的落叶清扫干净,煮在锅里的挂面也正好熟透。
她又顺手在墙角苗圃里摘了一把小白菜和两根小葱洗净,切段入锅,吊点生抽,一碗简易版的阳春面新鲜出炉。
面汤上漂浮着一层清亮的山茶油,海阿公家传统方式冷榨而出的食用油不仅色泽黄亮,口感上还有淡淡的芝麻香,为这碗食材简单的挂面增添了不少食欲。
当初她决定投身乡村创业,父母都劝她深思熟虑,因从小生活在都市,习惯了城市的便捷,去到条件简陋的农村事事不便,何况她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
可是城市工作环境内卷厉害,没有太多资本的家庭,光靠勤劳致富的信念去打拼,成功的几率已经很小很小。
两年前的同学聚会重遇陈向平,他在酒桌上介绍舟山村如今的发展神情激昂,那正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政策带给乡村的希望。
好巧不巧,她与团队研发的龙狮一号柑橘到了试种植阶段。
二人一拍即合,升任支书的陈向平为她牵线搭桥,献力献策,她的事业才得以落户舟山,两年来顺风顺水,一路坦途,哪能料到临门一脚了,天气使坏。
“哎,不想了不想了。”
挥开这些愁绪,将面碗洗干净,尹沅茵戴上草帽,拎着水桶匆匆出门。
清晨的竹海在风中翻腾如浪,淅淅沥沥的露珠穿林打叶向下滴落,人在林中走一圈,身上会沾染清新的木质竹香气,异常好闻。
她住的竹舍是一间年代久远的空院,被高耸入云的竹海包裹在山间。
主任说,这间院子曾是清朝一名宰相告老还乡时建造的一座回字形平屋小院,用作与当地文人墨客弹琴品茗聚会之所。
院子中央原有一瘦亭,某一天却突然冒出几棵秀竹,顶破了鹅卵石花岗阶,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震撼,眼见青竹一天天向上生长,大有顶破亭顶之势,宰相毅然选择拆除瘦亭留住生命,其大爱美誉广为流传。
如今的竹舍经过修缮维护,保留了外在古色古香的格局,内里多间平屋,现代设施齐备,可当村中民宿使用。
院中依旧能见着几株翠竹突兀生长,亭子变成了八仙石桌,她便用来围炉煮茶,春时听雨,夏时赏竹,秋捡红叶,冬来挖笋。这样的闲逸,在鳞次栉比的钢筋森林里可感受不到。
一路上,尹沅茵看见不少火堆旁,用来盛接鲜竹沥的桶里,**满溢而出。
四周却连一个看火置换的人都没有,平时可没这样荒唐的情景。
不敢耽搁,她急忙拨打了村委的电话。
时间还未到六点,本以为的扑空,电话却在两声响后被人接起,是李姐。
一听是她,李姐倒是低低的笑了两声,“沅茵啊,起得可真早啊,到果园了吗?”
“才刚出门呢,李姐,接竹沥的地方生着火却没人……”
“真是太不像话了,你忙你的,我找人过去盯着。”
处理完这事,尹沅茵抄近路去了果园。
柑橘林在村后,要走一截山路,再过一条小河,都是上坡的路,到达目的地时她额上已泛起薄汗。
渐渐地,她缓下了步伐,视线盯着泥巴路边几捆打包好的野草垛,茫然地眨着眼。
草叶新鲜翠绿,似才刚收割的样子。
黄泥路上一块干一块湿一路延伸入柑橘林中。
↑返回顶部↑